《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见父母说什么食物含有什么营养。那这些食物含有
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而言都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吃不同
种类的食物?在本课,学生将经历列举-实验-分析-阅读-总结的过程,思考食物
中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学习如何检验营养成分、通过实验现象判断食物是
否含有丰富的某种营养成分。最后通过科学阅读,对营养成分的认识更为深刻。
本课教材围绕着本单元“呼吸与消化”中的“食物”模块设计了两个活动,
首先是思考不同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好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
时,对学生进行前概念的调查,了解学生对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了解程度;然
后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学生通过动手、使用试剂科
学地判断、辨别食物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并且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明显与否
来判断食物中的该种营养成分含量是否丰富。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有些许是学生暂时无法通过实验验证的,或者是陌生
的。通过科学资料的阅读,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出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各
营养成分主要会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有什么作用?通过阅
读,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加以
运用,养成均衡饮食、不挑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学情分析】
“什么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什么营养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在爸爸妈妈的“唠叨”中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以前的
理解可能不够充分、不够准确,不同学生对营养成分的了解差异也很大。那么如
何去区分不同的营养成分呢?不同的营养在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这种食物
含有的这种营养成分是多还是少?不同的营养成分对于身体而言有什么作用?
通过这些学生疑惑的问题,在了解了学生的前认知之后,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在
课前、甚至在课中进行灵活的教学策略的调整。
对于实验,教师需要提供现象明显、容易操作的实验材料,对于实验操作方
法进行精细的设计,同时对学生如果自己带食物的话可能带来哪些食物进行预设
或者提前调查、提供建议,做好这些前期工作后,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更
为流畅,降低学生由于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产生的困惑甚至是挫败感。对于科学阅
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相应的删减或增补,语言宜儿童化而不失
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认识到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
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科学探究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
蛋白质,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作用等方面
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之
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感受科学技术对于
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检测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难点:检测食物中含有营养成分时的实验操作。
【材料准备】
学生分组:4人/组
教师:
①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馒头(提前撕成小块)、碘酒、滴管
②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花生米、白纸
③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2ml豆浆、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滴管、
空试管(按小组成员数量准备)、有刻度的透明塑料滴管(4-5支,上面用细油
性笔标出2ml刻度线,便于学生取试剂或食物液体)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备食物1-2种。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设置:周末在家吃饭时,小明妈妈一直给他夹菜,嘴里还不停地唠叨:“多吃
点水果。”、“多吃点蔬菜。”、“你把这鸡腿吃了,多吃点肉。”、“饭不能剩下,
要吃掉”、“饭后把水果吃了”……
小明看着堆成小山的饭碗心里苦恼不已。“我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种多样的东西,它
们能给我带来什么啊?”
教师提问:你能回答小明这个问题吗?请你举例说明。(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并
及时予以归类、予以补充纠正。)
学生思考:食物能给身体带来哪些益处?
学生回答:蔬菜能给身体补充维生素;多吃肉类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强壮;米饭是主
食,我们必须要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迅速代入。加以开放式的提问,
让学生回忆平时从家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