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这两个逻辑形式,它们()
A.变项和逻辑常项都相同B.变项不同但逻辑常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D.变项和逻辑常项都不同
2.概念“青年”和“共青团员”之间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
3.“人固有一死”这一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属于()
A.全称肯定命题B.全称否定命题C.特称肯定命题D.特称否定命题
4.下列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A.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B.有的学生是党员
C.所有等边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D.有的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5.“p→q”与“q←p”这两个命题形式()
A.等值B.不等值C.矛盾关系D.反对关系
6.以“所有A是B,有的B不是C”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是()
A.所有A是CB.所有A不是CC.有的A是CD.有的A不是C
7.若“并非(p并且q)”为真,则()
A.p真q真B.p真q假C.p假q真D.p、q至少有一假
8.与“只有非p,才非q”等值的命题是()
A.如果非p,那么非qB.如果q,那么p
C.如果非q,那么非pD.p并且非q
9.“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C.矛盾关系D.差等关系
10.归纳推理是()的推理。
A.从一般到个别B.从个别到一般C.从一般到一般D.从个别到个别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概念中,属于普遍概念的有()
A.书B.中国C.山脉D.学生E.河流
2.下列各组概念之间具有反对关系的有()
A.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B.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C.有期徒刑与无期徒刑D.成年人与未成年人E.红色与白色
3.当“所有S是P”为假时,S与P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
4.下列复合命题中,为真的有()
A.p真q假,p→q为真B.p假q假,p∨q为假
C.p真q真,p∧q为真D.p假q真,p←q为真E.p真q假,p?q为假
5.下列关于三段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B.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C.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D.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E.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6.以“如果甲有罪,那么乙也有罪”为前提进行有效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甲有罪,乙也有罪B.甲无罪,乙无罪
C.乙无罪,甲也无罪D.乙有罪,甲有罪E.甲有罪,乙无罪(这是前提为假的情况)
7.下列命题中,与“并非(p或者q)”等值的有()
A.非p并且非qB.如果p,那么非q
C.只有非p,才qD.非p或者非qE.并非(如果非p,那么q)
8.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有()
A.同时肯定“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B.同时否定“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
C.同时肯定“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D.同时否定“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E.同时肯定“p→q”与“p并且非q”
9.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有()
A.(p→q)∧p→qB.(p∨q)∧非p→q
C.(p←q)∧非q→非pD.(p?q)∧p→qE.(p→q)∧非q→非p
10.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在于()
A.前提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B.结论所断定的范围是否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C.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不同
D.思维进程不同
E.推理的形式不同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2.“中国”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中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
3.特称否定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但可以同时为假。()
5.三段论中,中项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