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
A1/A2型题
1、在腰椎运动中,哪项可被看作刚体?()
A.椎间盘
B.椎体
C.韧带
D.关节囊
E.肌肉
【答案】B
【解析】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椎体与椎间盘、韧带、关节囊相比,变形量极小,因而可被视为刚体。
2、关于韧带的生物力学,描述错误的是()。
A.棘上韧带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
B.棘阔韧带不能起到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的作用
C.腰椎前屈时,黄韧带受到拉伸
D.腰椎后伸可使黄韧带松弛
E.腰椎间盘退变后,椎间距缩小,使黄韧带松弛,易使其变肥厚
【答案】B
【解析】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能起到稳定脊柱活动的作用,又能加强脊柱的外在稳定。所以B答案错误。
3、应力对骨生长的作用错误的是()。
A.应力可促进骨痂的形成
B.长期缺乏应力的作用,易使骨吸收加快,产生骨质疏松
C.只有应力过低会使骨吸收加快,应力过高不会加快骨吸收
D.失重可造成骨钙丢失
E.反复承受高应力的作用,可引起骨膜下的骨质增生
【答案】C
【解析】骨骼都有其最适宜的应力范围,应力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吸收加快。所以C答案错误。
4、维持人体姿势和产生运动的动力是()。
A.重力
B.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拉力
C.机械摩擦力
D.支撑反作用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肌肉的收缩产生的主动拉力可以维持人体姿势和产生运动,所以选择B答案。
5、骨杠杆上肌肉的附着点属于()。
A.支点
B.力点
C.阻力点
D.原点
E.起点
【答案】B
【解析】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在骨杠杆上力点是肌肉的附着点。
6、在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时,股四头肌与腘绳肌产生的萎缩程度相比()。
A.更加明显
B.不明显
C.差不多
D.都有可能
E.无变化
【答案】A
【解析】若肌肉是在被拉长的情况下固定,其萎缩和肌肉收缩力的下降要轻一些。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时,股四头肌产生的萎缩要比腘绳肌明显,因为在此体位下,腘绳肌处于拉伸状态而股四头肌处于缩短状态。
7、长期卧床病人易造成下列哪种情况?()
A.高钙血症,高钙尿症
B.高钙血症,低钙尿症
C.低钙血症,高钙尿症
D.低钙血症,低钾血症
E.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答案】A
【解析】卧床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均增加。由于钙自骨组织中转移至血,产生高钙血症。血中多余的钙又经肾排出,产生高钙尿症。故选A。
8、下列哪种情况可使运动变得省力?()
A.加长阻力臂或缩短力臂
B.加长阻力臂或力臂不变
C.缩短阻力臂或加长力臂
D.加长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E.缩短力臂或阻力臂不变
【答案】C
【解析】当缩短阻力臂或加长力臂时杠杆可以变得省力。所以选择C答案。
9、力矩的单位是()。
A.N·m2
B.N/m
C.N·m
D.N2·m
E.N/m2
【答案】C
【解析】力矩的单位为牛顿·米(N·m)。
10、关于椎间盘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B.使椎体有一定的活动度
C.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
D.保持椎间孔的大小
E.不能保持脊柱的高度
【答案】E
【解析】正常椎间盘由胶冻状的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其功能有:保持脊柱的高度;联结椎间盘的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有一定的活动度,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压力;对纵向负荷起缓冲作用;保持椎间孔的大小;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所以E答案错误。
11、骨骼的哪部分应力最大?()
A.骨膜
B.骨髓质
C.骨皮质
D.软骨
E.骨小梁
【答案】C
【解析】骨皮质部分接受的应力最大。
12、髋关节伸展中臀大肌是()。
A.原动肌
B.拮抗肌
C.固定肌
D.协同肌
E.联合肌
【答案】A
【解析】控制髋关节伸展动作的主要肌肉是臀大肌,所以臀大肌是髋关节伸展的原动肌,所以选A答案。
13、以下关于杠杆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称之为“平衡杠杆”
B.平衡杠杆的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
C.阻力点位于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省力杠杆”
D.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称之为“速度杠杆”
E.速度杠杆的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
【答案】E
【解析】力点位于阻力点和支点之间。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不省力,但可以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故称之为“速度杠杆”。故E答案错误。
14、关于矢量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矢量可以表述成一个箭头
B.箭头的方向代表矢量的方向
C.箭头的长度代表矢量的大小
D.两个矢量的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E.两个矢量作为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个边
【答案】E
【解析】矢量可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