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704.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53千字
文档摘要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1.立足史料研读,通过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对比,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史料实证)

2.通过自主学习和史料分析,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内容及意义以及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通过年代尺梳理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培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4.通过学习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活动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1.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2.“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外国朋友对周恩来的评价。

学生活动:思考他是谁?(周恩来)

导入:说到新中国的外交,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这节课,让我们沿着周总理的脚步,深入探索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历程及其发展脉络,领略这位伟大外交家的卓越智慧和深远影响。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变—新旧中国外交的变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2)新中国外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因:综合国力强;民族独立。

教师活动:

(1)出示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全面的孤立政策。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美国还通过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试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些措施对新中国的外交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全面的孤立政策。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美国还通过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试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些措施对新中国的外交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中国外交史(1949-1976)》

学生活动: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外交困境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一年里取得的外交成就。

(2)出示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学生活动: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少,新中国外交陷入困局。

过渡:1950年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少,新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我们应怎样破局?让我们进入板块二的学习: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板块二: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师活动: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82页,说说五项和平共处原则的内容。

教师活动:出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

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过渡:在这一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继续以拓局的勇气和智慧,积极寻求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导入板块三的学习。

板块三:拓—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1.日内瓦会议

教师活动:介绍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情况。

2.万隆会议

教师活动: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83页,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

(1)出示材料,介绍万隆会议召开前的危机四伏以及会中的矛盾重重。

(2)播放视频:万隆风云,力挽狂澜.

学生活动:思考在万隆会议召开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挑战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教师活动:出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讲话,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教师活动:出示外国朋友对周恩来的评价。

“他是世界上最有经验、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

——美国记者鲍大可《周恩来在万隆》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但当他每天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却总显得精神抖擞、举止从容……要是没有对国家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没有忘我的奉献精神,要做到这样是根本不可能的。”

——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

学生活动:思考周恩来凭借哪些才能品质,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向?

杰出外交才能、个人魅力、无私奉献、尽职尽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