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2.21 MB
总页数:14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7.0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①因为有友情,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感到孤单

②当然,一个人也可以傲视苦难,在天地间挺立卓然

③于是,友情像阳光,拂照你如拂照乍暖还寒时风中的花瓣

④友情是相知。当你需要的时候,还没有讲,友人已默默来到你的身边

⑤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艰险,一个人的意志可以很坚强,但办法有限,力量也会有限

⑥他的眼睛和心都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

将上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④⑤①②③⑥

??B:④⑥①②⑤③

??C:⑥④⑤①②③

??D:⑥①⑤③④②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首先在④⑥中判断首句。④句提出“友情是相知”这一观点,⑥句中出现代词“他”,之前必有指代,无法作首句,排除C、D两项。又根据②句与⑤句均围绕“一个人”的能力这一共同话题论述,且⑤句中通过“但”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应与②进行捆绑,排除A项。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友情是相知》

?

2、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很多年轻父母拍照“晒娃”,看得多了,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有些父母把孩子“宠物化”了。事实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确有这种“宠物化”倾向,开心时会和孩子玩一玩逗一逗,温言细语,心情不好时就态度粗暴,拿孩子撒气,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絮叨无效或“婆婆妈妈”令孩子逆反之后,一些“懒得废话”的家长就会诉诸暴力。

这段文字反映出一些年轻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B:心智显得不够成熟

??C:利用孩子满足虚荣心

??D: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文段先由朋友圈“晒娃”引入话题,指出当下存在家长将孩子“宠物化”的现象,并详细阐述了此类现象的表现: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仅由自己的心情决定,甚至诉诸武力。故文段强调的是这类年轻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考虑自己心情好坏,将孩子视作“宠物”而非“独立个体”,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状况,对应D项。

A项“缺乏信息安全意识”文段中并没有提到“信息安全”只是说朋友圈“晒娃”,所以无中生有,排除;

B项,“心智不成熟”指这个人想问题比较简单做事不理性考虑不全面,文段中“心情”好不好决定怎么对待孩子,并不能等同于“心智”,对比择优,排除;

C项“满足虚荣心”对应文段开头的“晒娃”这一背景,背景引出话题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年轻父母不应把孩子“宠物化”》

?

3、古语云:“疾风知劲草。”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那么,换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

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

??A:顺意的环境很难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B:关键时刻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强者

??C:日常工作照样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D:平淡的生活也能了解一个人的品格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首先引用古文阐述了一种观点,“经历严峻的考验,方可知晓谁才是真正坚强的人”。“那么”引出作者观点:在一个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尾句用反问句引出文段的重点,即顺风顺水的环境也可以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对应C项,“日常工作”对应“顺风顺水的环境”,“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符合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当选;

A项,与反问句表达的观点相悖,排除;

B项,对应文段“那么”引导的结论前,非重点,排除;

D项,“了解”表述不准确,文段说的是“试炼”,排除。

故本题选C。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鄂东的十几位青年作家们,纷纷在昨日介绍了自己未来一年的创作计划

??B:俄罗斯的博物馆所藏年画,达到6000多张左右

??C:他着装整洁却不过分讲究,静静坐着,就像他笔下的白领女性,以一种并不主动介入生活,融入纷纷扰扰的环境之中

??D:我领悟到小说这个东西并不是由我来操纵的,这些灵感是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昨日纷纷介绍了”,错误;

B项,句式杂糅,选择“达到6000张”或“6000张左右”任一表述均可,错误;

C项,搭配不当,缺少宾语,改为“以一种……的姿态”,错误;

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

5、“心理弹性”的动力可能来自大脑激素反应、基因以及行为方式的共同作用,以保证一种情绪上的________状态。它不仅帮助我们在人生变故、创伤面前不至于崩溃,也让我们在好的经验上不至于沉溺,比如享受美餐、赢得球赛、受到表扬,都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