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物化学PPT课件 酸碱平衡.ppt
文件大小:5.5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3.33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九章酸碱平衡

目录概述一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二酸碱平衡失调三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体内血液、肺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与引起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为学习病理生理学和相关临床课程奠定基础。【学习要点】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和生化指标。

酸碱平衡概念: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对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液pH于恒定范围(7.35~7.45)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第一节概述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有摄入和代谢产生两种酸性物质的来源多于碱性物质谷类、肉类为成酸食物蔬菜、水果为成碱食物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一)挥发性酸又称呼吸性酸,主要是碳酸碳酸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而成由碳酸酐酶催化

(二)非挥发性酸又称固定酸主要来自糖、脂肪、蛋白质等的分解产生举例:丙酮酸、乳酸、乙酰乙酸、磷酸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食物摄入为主,代谢产生较少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酸盐某些药物或饮料中的NaHCO3等

第二节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呼吸作用肾脏的排泄与重吸收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血浆缓冲系统: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主要缓冲固定酸和碱

红细胞缓冲系统:以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最重要,主要缓冲挥发酸

血浆pH值:pH=pK+lg[NaHCO3]/[H2CO3]=6.1+lg20/1=6.1+1.3=7.4只要[NaHCO3]/[H2CO3]比值维持在20∶1,血浆pH即可维持在7.4

对固定酸的缓冲: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成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血浆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碱储备)。

对挥发性酸的缓冲:主要由血红蛋白缓冲体系缓冲

对碱的缓冲:主要由H2CO3缓冲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酸性物质↑→经NaHCO3缓冲→[H2CO3]↑→PCO2↑,[H+]↑→呼吸中枢兴奋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出CO2↑→[H2CO3]↓碱性物质↑→经H2CO3缓冲→[H2CO3]↓→PCO2↓,[H+]↓→呼吸中枢兴奋性↓→呼吸变慢变浅→呼出CO2↓→[H2CO3]↑肺通过呼出CO2来调节血液H2CO3的浓度

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排出过多的酸或碱以及通过Na+-H+交换、Na+-NH4+交换和Na+-K+交换调节血浆NaHCO3的浓度。

(一)Na+-H+交换1.NaHCO3的重吸收

2.排固定酸

(二)Na+-NH4+交换

(三)Na+-K+交换Na+-K+交换与Na+-H+交换存在竞争作用细胞外液[K+]↑→Na+-K+交换↑→Na+-H+交换↓→高钾性酸中毒细胞外液[K+]↓→Na+-K+交换↓→Na+-H+交换↑→低钾性碱中毒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平衡失调: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或过少,或肺或肾功能不全,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一)代谢性酸中毒(二)代谢性碱中毒(三)呼吸性酸中毒(四)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1.基本特征血浆Na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2.起因①固定酸产生或摄入过多②体内碳酸氢盐丢失过多③酸性代谢产物排出障碍④高钾血症3.代偿机制①固定酸经NaHCO3缓冲生成H2CO3;②血液H+浓度增加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多,而使血浆H2CO3浓度降低;③肾小管细胞H+、NH4+的分泌增加,排出固定酸,重吸收较多的NaHCO3,使血浆NaHCO3浓度升高。4.治疗原则①治疗原发病;②增加体内氧含量,减少乳酸的生成;③改善肾功能;④给予碱性药物;

(二)代谢性碱中毒1.基本特征血浆Na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2.起因①摄入碱性物质过多②固定酸丢失过多③低氯④低血K+3.代偿机制①由于血浆NaHCO3浓度的增加,血浆pH升高,抑制了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保留较多的CO2,血浆H2CO3含量增多;②肾小管细胞的H+和NH3分泌减少,以增加NaHCO3的排出,血浆NaHCO3含量降低。4.治疗原则①治疗原发病;②适量补充生理盐水(对轻症患者);③给予酸性药物。

(三)呼吸性酸中毒1.基本特征血浆H2CO3含量原发性增高。2.起因①呼吸道和肺部疾病②呼吸中枢抑制③心脏疾病④呼吸肌麻痹⑤其他3.调节机制CO2排出受阻,血浆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