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生物化学PPT课件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pptx
文件大小:5.1 MB
总页数:6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4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六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目

录;【学习目的】

通过对维生素的学习,掌握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A、

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生化作用及结构、性质与缺乏症,

为今后学习酶学和营养学奠定基础。

【学习要点】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来源、活性形式及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来源、活性形式和生化功能及缺乏症;矿物质的功能。;第一节概述;一、维生素的概念与特点;特点: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参与物质代谢和多种重要生理过程

每日需要量在毫克或微克水平

缺乏会患病,过多可中毒;二、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三、维生素缺乏与中毒;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故易随尿液排出

体内不易储存,必须经常从食物中摄取

作用比较单一,主要构成酶的辅因子直接影响某些酶的催化作用。;一、维生素B1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二)生化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riboflavin)

体内活性形式为: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FMN及FAD是体内多种脱氢酶(如脂酰CoA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等)的辅基。

主要起氢传递体的作用。;三、维生素PP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NAD+和NADP+是维生素PP的活性形式;癞皮病;大量长期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四、维生素B6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吡哆醇(pyridoxine)

吡哆醛(pyridoxal)均为吡啶的衍生物。

吡哆胺(pyridoxamine);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相互转化;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两者可以相互转变。;磷酸吡哆醛是氨基转移酶及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分解代谢。

磷酸吡哆醛也是δ-氨基γ-酮戊酸合酶(ALA合酶)的辅酶,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磷酸吡哆醛还是糖原磷酸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糖原分解。

磷酸吡哆醛是同型半胱氨酸分解代谢酶的辅酶。

缺乏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五、泛酸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Co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ACP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六、生物素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生物素是体内多种羧化酶(如丙酮酸羧化酶、

乙酰CoA羧化酶)的辅因子。

参与羧化反应,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叶酸(folicacid)又称蝶酰谷氨酸

体内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FH4);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类的辅酶,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N5、N10是一碳单位的结合位点;八、维生素B12

(一)结构、性质及来源;维生素B12是-CH3-FH4转甲基酶(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

催化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生成甲硫氨酸。

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L-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的辅酶,

催化琥珀酰CoA的生成。;?-硫辛酸(lipoicacid)的结构是6,8-二硫辛酸,能还原为二氢硫辛酸。;硫辛酸为乙酰转移酶的辅酶,

参与α-酮酸氧化脱羧反应。;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acid),呈酸性,

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和脱氢维生素C通过相互转化,

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是一些羟化酶的辅酶

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可直接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C具有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第三节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当脂类吸收不足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相应减少。

脂溶性维生素可在肝脏内贮存,如果摄入过多会出现中毒症状。;动物性食物:肝、蛋黄、乳类。

植物性食物:胡萝卜、红辣椒、菠菜、芒果

主要是β-胡萝卜素。;视黄醇、视黄醛和视黄酸均是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1)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2)视黄酸调控基因表达;种类: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3(胆钙化醇)

植物:麦角固醇→维生素D2

(维生素D2原)

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紫外照射)

(维生素D3原);维生素D的活化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1)1,25-(OH)2-D3主要参与调解钙、磷代谢。;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