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心小肠.ppt
文件大小:2.97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3
总字数:约2.13千字
文档摘要

藏象藏象**中医脏腑(藏象)知道藏象的概念、基本特点、生理特点学会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形体官窍、五志五液等会运用藏象理论来分析病理脏器?脏腑??“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脉、脑、髓、骨、女子胞。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二是指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界事物或现象相比类所获得的比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古代解剖知识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取象类比整体观察察外知内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系统指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五大系统,藏象概念中的五脏,分别代表着五个子系统。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肝系统:肝—胆—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脾系统:脾—胃—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名称功能形态特点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实质密闭器官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传化物)中空有腔器官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奇恒之腑贮藏精气中空有腔器官同五脏(除胆)《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五脏心与肠考试重点:心的生理功能;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心“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主血脉心藏神血思维精神心主血心主脉心具有推动和化生血液,使之在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具有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主神志心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及生成,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血——是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生血——是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血证论》“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五脏生成》“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运行,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①心气充沛(动力)②血液充盈(物质)③脉管通利(通道)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神志活动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血脉空虚,脉虚无力。心气不足: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心主血脉生理:病理: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语言、表情、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属于望诊的重要内容。关于神广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即神志。狭义之神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具有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①整体观念②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③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1)心合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血脉都属于心,面部色泽能反映心气的盛衰。(3)心开窍于舌:指心的气血与舌相通,舌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主神的功能。通过对舌的观察,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状态。(4)心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