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考试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对于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应立即施行的抢救措施是
A、人工呼吸;
B、胸外按压;
C、开放静脉;
D、开放气道;
E、注射肾上激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胸外按压是针对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患者应立即施行的首要抢救措施,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先进行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然后再配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
2.具有突发性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疼痛症状的疾病是
A、胆管结石;
B、胆囊结石;
C、胆道蛔虫;
D、胆囊癌;
E、胆管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是突发性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疼痛。蛔虫钻入胆道,刺激胆管括约肌痉挛,引起剧烈疼痛,疼痛特点符合钻顶样。而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一般为右上腹隐痛或绞痛;胆囊癌、胆管癌多为进行性加重的腹痛、黄疸等表现。
3.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是
A、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B、早期彻底清创并注射TAT或TIG;
C、早期应用抗生素;
D、应用糖皮质激素;
E、加强营养支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早期彻底清创可以去除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源,而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或TIG(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能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纠正水电解质失调主要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早期应用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但不是预防破伤风关键;应用糖皮质激素与预防破伤风无关;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机体恢复但不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所在。
4.女孩,6岁,外伤致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5小时后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此时的治疗,应采取
A、臂丛麻醉;
B、立即拆除石膏,改用骨牵引治疗;
C、应用血管扩张剂;
D、观察2天,视情况采用相应措施;
E、手术探查,手术治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5小时出现手麻、主动活动障碍、手发凉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表现,应立即拆除石膏,改用骨牵引治疗,以解除对肢体的压迫,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观察2天会延误病情;手术探查一般在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下才考虑;应用血管扩张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臂丛麻醉也无助于缓解当前症状。
5.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前多长时间应停止吸烟
A、4周;
B、1周;
C、2个月;
D、2周;
E、1个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对于有吸烟史的病人,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这样可减少气道黏膜分泌物,降低气道敏感性,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6.成年,女性,厌油食,纳差,上腹部不适病史5年,突然出现上腹剑下闷胀痛24小时来诊,门诊检查体温39.5℃,巩膜黄染,表情淡漠,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mmHg。当你做出诊断后,其主要依据:
A、B超见胆总管内存结石影;
B、化验白血球升高;
C、夏科氏三联症;
D、临床五联症;
E、直接胆红素32μmol/L;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有厌油食、纳差、上腹部不适病史5年,此次突然上腹剑下闷胀痛24小时,伴有高热、黄疸、休克及意识障碍,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出现Reynolds五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可确诊,故主要依据为临床五联症,答案选D。B超见胆总管内存结石影可提示病因,但不是确诊主要依据;化验白血球升高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无特异性;夏科氏三联症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不能完全涵盖该患者病情;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见于多种肝胆疾病,均不能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7.腹部手术,皮肤切口较大,最常用执刀方式
A、执弓法;
B、指压法;
C、执笔法;
D、抓持式;
E、反挑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执弓法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式,适用于较长的皮肤切口,如腹部手术的较大皮肤切口。执笔法一般用于较小、较精细的操作;指压法主要用于控制切开的深度;反挑法用于挑开组织等;抓持式较少用于皮肤切口。
8.电烧伤后局部创面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真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厌氧菌;
E、绿脓杆菌;
正确答案:D
9.下列哪项不是输血传播的疾病
A、艾滋病;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疟疾;
D、乙肝;
E、梅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输血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梅毒、艾滋病、乙肝、丙肝、疟疾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不是输血传播的疾病,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等,与输血没有直接关联。
10.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B、压痛与疼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
C、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与瘀斑、骨擦音或骨擦感;
D、反常活动、局部肿胀和瘀斑、骨擦音或骨擦感;
E、畸形、局部肿胀与瘀斑、骨擦音或骨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