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语言测试的基本原理一、什么是语言测试1、一般认识:针对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考试。是教育评估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2、本质属性:测量工具。旨在科学的测量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3、测试目的:(1)选拔。(2)诊断。(3)评估:①对学生进行评估;②对教材、教学法、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4)督促。(5)研究:①研究语言本身;②研究语言教学;③研究语言习得过程;④研究语言教材、教学法。(6)推广母语。第2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语言测试的定义: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行为,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能力。5、测试的任务:设法有效地诱导出体现受试者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言语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量化和说明解释。6、影响测试科学性的因素:(1)间接性。语言知识和能力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诱导出的言语行为来测量。测试提供一种条件或刺激,使掌握了某种语言规则或语言结构的受试者能立即使用出来,而没掌握的则使用不出来。制造这样的条件——命题,是进行测试的最大难点。语言的某些方面,特别是语法结构最难诱导,而且诱导出来的言语行为也不一定能真实地反应其语言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这种言语行为不是在真实的较集中自然产生的,这就决定了语言测试总是一种非自然的、间接的测量手段。第3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片面性。语言测试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受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考查,只能采取抽样的方式通过编制有限的试题来加以测量。科学的抽样是可以反映总体面貌的,人们可以从题型、题量、覆盖面等方面尽量做到科学化。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3)主观性。作为测量和评估的手段,语言测试应该是完全客观、公平的,但实际上要做到完全客观是很难的。测试的全过程都是由有关人员操作的,特别是评分很容易受到评卷人的不同认识和主观好恶的影响。(4)偶然性。测试的命题、受试者的临场发挥以及评卷等过程中总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特别是学校的一般性考试,常出现命题不合理、受试者猜中试题,或受试者自身原因,临场未能正常发挥,使具有相同语言能力的人言语表现出了差异。第4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语言测试的环节1、规划设计阶段2、操作实施阶段3、阅卷评分4、后效研究三、评估标准1、信度。2、效度。3、区分度。4、可行性。5、后效作用第5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一、语言测试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1、传统时期(前科学时期)(18、19世纪—20世纪50年代初)测试形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剑桥大学的荣誉学位考试。测试特点:(1)内容:很强的文学性;(2)测试方式:论文写作式的短文写作,翻译,口试等。没有科学的语言理论的指导,也没有统一的客观评估标准,测试结果完全凭考官的主观判断来决定。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是语言测试发展的雏形时期。第6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科学时期)(1950s-1970s)(1)理论体系: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以及心理测量学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测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2)代表人物及著作:美国测试专家罗伯特·拉多(RobertLado):现代语言测试的创始人。《语言测试——外语测验的开发与使用》(1961年)第一部全面论述语言测试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专著。(3)主要测试方法:分立式测试。重在考查外语学习者的各种语言知识,并对语言的各个要素(主要是语音、语法的各个要素)进行精确地测量。重视信度。(4)主要题型:最常见的是多项选择题。该题型答案唯一、客观性百分之百,信度较高,阅卷方便,便于分析考试结果。第7页,共26页,星期日,20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