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查房···;Contents;病例介绍;;;;护理评估与诊断;术前护理评估:;;护理目标:
1.患者血糖得到及时监测。
2.患者血糖不稳定时得到及时处理。;护理措施:
1.向患者讲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协助患者合理安排餐次:少食多餐。
2.测空腹+三餐后2h血糖。
3.遵医嘱应用门冬胰岛素餐前注射。
4.遵医嘱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泵入,严密观察患者胰岛素泵的工作情况及针眼周围情况,严格交接班。
5.告知患者低血糖的表现,若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如: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及时报告医生。并在床边备糖块,以备低血糖发生时立即进食。;评价:
11-20
患者空腹血糖:7.4-12.4mmol/l,
三餐后2h血糖:4.9-21.9mmol/l
11-24
患者空腹血糖:7.9-10.2mmol/l,
三餐后2h血糖:3.8—11.9mmol/l
11-28
患者空腹血糖:7.5-11.2mmol/l,
三餐后2h血糖:5.7—12.1mmol/l
12-2
患者空腹血糖:7.5-11.2mmol/l,
三餐后2h血糖:5.7—12.1mmol/l;护理目标:患者焦虑减轻或消失。;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掌握术前准备的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护理目标:
1.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血压监测。
2.患者如有高血压急症的迹象能被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诱发高血压急症的因素,并告知急症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饮食。
2.遵医嘱测血压bid,自服降压药物。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处理。
3.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多与患者交流,解答其疑虑,使其保持放松平和的心态。
4.按时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一旦发现有剧烈头痛、呕吐、大汗、面色和神志改变等症状,
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评价:
11-18
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波动在140-160/80-100mmHg,未发生高血压急症。
11-20
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波动在130-150/70-90mmHg,未发生高血压急症。;手术当日(11-25);;护理目标:
患者出血迹象能得到及时监测。
.患者一旦发生出血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护理措施: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应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术中出血情况。
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床边心电监测,每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平稳并准确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口唇、甲床及皮肤粘膜情况。如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出血迹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腰部刀口敷料情况及引流液颜色、性质、量。若发现引流液每小时大于100ml,且不易凝集,连续3小时,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记录。
遵医嘱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护理目标:患者疼痛评分3分以下。;护理目标:患者能适应留置尿管。;护理目标: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护理目标:患者卧床期间皮肤完好无破损。;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能掌握术后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护理目标:
1.患者神经根粘连迹象能得到及时的监测。
2.患者一旦发生神经根粘连能得到及时的处理。;7.潜在并发症:神经根粘连;护理目标:
1.患者脑脊液漏迹象能得到及时监测。
2.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时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每日引流量达200-300ml,且引流液为大量淡红色液体或清亮液体,应及时报告医生。
2.倾听患者主诉,若患者诉头痛,及时通知医生,抬高床尾30°,给予头低脚高位。遵医嘱绝对卧床2周。
3.更换引流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4.遵医嘱复查血常规、生化电解质,遵医嘱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
5.指导患者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患者苗玉琴,女,54岁,因“右下肢放射痛10年,加重10余天”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15-11-16收入院,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于2015-11-25在全麻下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术后给予抗炎、脱水消肿、支持治疗,术后第2天拔除腰部创腔引流管,术后第天下床活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于2015-12-00出院。;出院健康教育;视病情卧床休息3个月,下床活动时,应注意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动作。?
下床活动应佩戴腰围,卧床时避免使用,以防形成腰背肌无力。?
3个月可去除腰围活动,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
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搬重物。
加强营养。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