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ppt
文件大小:1.21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33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P146)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沟通的结构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七个因素构成.

(一)信息源

在人际沟通中,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

(二)信息

信息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在各种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词语.

(三)通道

通道是沟通的信息载体.

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信息接受者

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

(五)反馈

反馈使沟通成为一个双向的相互过程.

(六)障碍

人际沟通常常发生各种障碍.

(七)背景

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不仅许多意义是背景提供的,而且甚至词语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

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沟通的功能(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沟通网络现实的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

(一)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

2.轮式

3.圆周式

4.全通道式

5.Y式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戴维斯通过对“小道消息”的研究,发现它有四种形式:

1.单线式

2.流言式

3.集束式

4.偶然式(P150:虚拟沟通与网瘾)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单元体语沟通(P150)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叫体语沟通.

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目光与面部表情(一)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面部表情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强烈与轻微等情感.由于它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

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身体运动和触摸(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姿势与装饰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尽管姿势及其意义与文化有关,但通过姿势进行沟通的适应范围还是较为宽泛的.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人际距离人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

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因而不同.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四种人际距离.

(一)公众距离(3.6-7.5米)

(二)社交距离(1.2-3.6米)

(三)个人距离(0.45-1.2米)

(四)亲密距离(0-0.45米)

第1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与理论(P153)

第1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其特点是:

(一)个体性

(二)直接性

(三)情感性

第1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1.定向阶段

2.情感探索阶段

3.情感交流阶段

4.稳定交往阶段(P154:图2-11)

第1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第1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人际关系的类型根据李维奇的研究,把人际关系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一)主从性

(二)合作型

(三)竞争型

(四)主从-竞争型

(五)主从-合作型

(六)竞争-合作型

(七)主从-合作-竞争型

(八)无规则型

第1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其要点是:

(一)个体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1.包容需要

2.支配需要

3.感情需要

(二)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三)对于这三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