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培养目标
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熟悉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悉机械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
(4)掌握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基本能力;
(2)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2)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3)体育与艺术课程:包括体育、艺术欣赏等。
2.专业基础课程
(1)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3)机械工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4)电子信息技术: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3.专业核心课程
(1)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机械CAD、现代设计方法等;
(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3)检测与控制: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
(4)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4.专业选修课程
(1)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
(2)跨学科课程:选择与机械工程相关的其他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1)基础实验: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实验;
(2)专业实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检测与控制等课程的实验;
(3)综合实验:结合多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实验。
2.课程设计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针对具体机械产品进行设计;
(2)机械制造课程设计:针对具体机械加工过程进行设计;
(3)检测与控制课程设计:针对具体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设计。
3.生产实习
(1)企业实习:在机械工程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实际操作;
(2)毕业实习:在毕业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创业实践
(1)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机械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等;
(2)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3)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五、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教学评价
(1)考试评价: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2)实践评价: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评价:结合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毕业要求
1.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取得毕业证书;
2.学生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将能够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理论基础: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
3.专业能力:熟悉机械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