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对话类语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对话类语篇板块教学中设置立足学生素养提升的目标,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能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知识建构、思维提升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活动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英语新课标提出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英语课堂教学应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对话类语篇教学的意义
译林小学英语教材Storytime板块中对话类语篇占比很大,对话教学的目标不是理解对话内容,而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对话类语篇教学目标定位偏颇,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设计只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未能促进学生思维、学力提升;只关注对文本的理解,未能提供在真实语境下的交流机会;只进行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未能发挥文本的育人功能。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小学对话类语篇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对话类语篇教学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关注三个要
点:一是学习活动设计目标素养化,有机融合语言、文化、思维、学习能力目标;二是学习方式活动化,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理解、吸收内化、输出运用、迁移创新;三是学习活动情境化,在情境中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Signs对话类语篇板块教学为例,探讨遵循这一活动观设计对话类语篇教学活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素养化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所以,首先要从丰富学习目标着手,将教学目标从单纯的语言能力培养转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见表1),从而使对话类语篇教学因为丰富的目标而走向生动。
(二)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的英语学习的基本方式,是英语课堂的主旋律。在对话类语篇教学中要设计出主题一致、内容关联、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理解语言并吸收内化,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并迁移创新。图1为Unit5Signs这一课活动设计。
1.学习理解类活动,建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要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梳理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活动一:记忆检索,激活话题。教师要让学生有经验可分享、有语言会表达、有兴趣来参与,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学习该主题意义的源泉。首先学生通过回忆前六册教材中关于Tim的信息,引出与Tim去博物馆参观的绘本故事ADayattheMuseumo通过理解性问题“QI:Inthisstory,whodoyoulikebest?Q2:WhodoesTimlikebestr“Q3:Why?”师生共同探讨,导入本课主题Signs,学生初步明白博物馆标志的作用。接着教师提供一张思维导图,通过“Q4:Whatsignsdoyouknow?,,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標志,激活学生的思维广度(如图2)。
活动二:提取概括,建构知识。本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运用认知策略,通过梳理、概括、提取主要信息和事实,建构知识。教师设置活动:Readandanswer,学生默读故事,思考理解性问题QI:DoesTimunderstandthesesigns?,感知故事大意。
学生梳理、整合文本细节信息,Tim对Shoppingcentre-juiceshop-bookshop-restaurant不同地点标志的认知,寻找到答案。标志3、4Tim认识,标志1、2不认识(如图3)0
对于标志1和2,设置活动Readandfind,通过理解性问题Q2:Howdoesheaskaboutthesigns?找出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doesitmean?,初步感知如何询问他人。
2.运用实践类活动,发展能力
学生在学习理解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