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普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不包括()
A.平等权B.罢工权C.受教育权
答案:B
2.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
A.1年B.2年C.3年
答案:C
3.新修订的《环保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2014年B.2015年C.2016年
答案:B
4.劳动者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
答案:B
5.以下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罚款B.拘役C.管制
答案:A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7.遗嘱的形式不包括()
A.口头遗嘱B.网络遗嘱C.公证遗嘱
答案:B
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适用于()
A.定制商品B.鲜活易腐商品C.一般网购商品
答案:C
9.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A.20周岁B.22周岁C.24周岁
答案:B
10.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侵犯知识产权()
A.未经许可复制他人作品B.销售专利产品C.假冒他人商标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言论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AB
2.以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有()
A.工资B.生产经营收益C.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答案:AB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
A.停止侵害B.赔偿损失C.没收财产
答案:AB
4.以下哪些属于知识产权()
A.著作权B.专利权C.商标权
答案:ABC
5.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有()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监察委员会
答案:A
6.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包括()
A.劳动报酬B.工作内容C.试用期
答案:AB
7.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
A.安全保障权B.知悉真情权C.自主选择权
答案:ABC
8.以下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
答案:ABC
9.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
A.国家主席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ABC
10.以下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
A.查封B.扣押C.冻结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
答案:错
2.所有的民事行为都是有效的。()
答案:错
3.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答案:对
4.法人可以作为保证人。()
答案:对
5.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答案:对
6.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
答案:错
7.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答案:错
8.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
答案:错
9.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对
10.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
答案: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些原则贯穿宪法始终,保障国家治理和公民权利。
2.简述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答案:违约责任承担方式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定金罚则等。当事人可依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3.简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主要权利。
答案:消费者主要权利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
4.简述犯罪构成的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如故意或过失;犯罪客体,即被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及结果等。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宣传、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等增强体验;树立法治榜样,让民众看到法律权威与公正,引导民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2.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答案:不随意在不可信平台填写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