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社会危害性D.主观罪过性
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C.教唆行为与实行行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5.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A.抢劫罪B.交通肇事罪C.故意杀人罪D.盗窃罪
6.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7.对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
A.都是主犯B.都是从犯C.一般是主犯,有的是从犯D.都是胁从犯
8.刑罚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B.预防犯罪C.改造罪犯D.教育罪犯
9.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不包括()
A.管制B.罚金C.有期徒刑D.死刑
10.假释的考验期限,从()起计算。
A.判决宣告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假释之日D.判决确定之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疑罪从无原则
2.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3.下列属于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有()
A.存在不法侵害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C.针对不法侵害人D.限度适当
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调查被害人行踪B.购买犯罪工具C.排除犯罪障碍D.勾结犯罪同伙
5.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
6.刑罚的种类包括()
A.主刑B.附加刑C.保安处分D.非刑罚处罚措施
7.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
8.自首的条件包括()
A.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接受审查和裁判D.有立功表现
9.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
A.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已经执行一定刑期
C.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D.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10.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包括()
A.追诉时效B.行刑时效C.诉讼时效D.申诉时效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3.意外事件不是犯罪。()
4.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5.主犯一定是首要分子。()
6.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
7.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
8.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
9.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10.追诉时效中断后,前罪的追诉期限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事后法等内容。
2.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答: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揭示犯罪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犯罪构成则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
3.简述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答:危害来源不同,正当防卫仅限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来源更广;行为方式不同,正当防卫表现为积极对抗,紧急避险是对危险的消极躲避;损害对象不同,正当防卫针对不法侵害者,紧急避险针对无辜第三者;限度条件不同,紧急避险要求损害小于所避免损害。
4.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原则
答:我国采用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