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任务不包括()。
A.保卫国家安全
B.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维护社会秩序
D.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答案:D
2.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不包括()。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任意原则
答案:D
3.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违法性
答案:C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A.绑架罪
B.贩卖毒品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答案:B
5.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因素是指()。
A.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
C.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违法性
答案:A
6.对于预备犯,可以()。
A.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从轻处罚
答案:A
7.共同犯罪是指()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A.2
B.3
C.4
D.5
答案:A
8.主刑不包括()。
A.管制
B.拘役
C.罚金
D.有期徒刑
答案:C
9.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D.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答案:B
10.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执行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宣告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类推原则
答案:ABC
2.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A.属地管辖权
B.属人管辖权
C.保护管辖权
D.普遍管辖权
答案:ABCD
3.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4.下列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的有()。
A.存在不法侵害
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C.目的是防卫
D.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答案:ABCD
5.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未得逞
C.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BC
6.共同犯罪人的种类有()。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答案:ABCD
7.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
答案:ABCD
8.减刑的条件包括()。
A.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
C.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D.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答案:ABCD
9.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
A.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
C.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D.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
答案:ABCD
10.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有()。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答案:正确
2.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答案:错误
3.犯罪的主观方面就是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答案:正确
4.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答案:正确
5.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答案:错误
6.两个以上的单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正确
7.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答案:正确
8.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答案:正确
9.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正确
10.追诉时效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