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公平原则
答案:C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C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B.抢劫罪C.诈骗罪
答案:B
4.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
答案:B
5.下列属于主刑的是()
A.罚金B.拘役C.剥夺政治权利
答案:B
6.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
A.犯罪结果是否发生B.犯罪是否被迫停止C.犯罪主体不同
答案:B
7.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不包括()
A.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B.起主要作用的C.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答案:C
8.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C.可以减轻
答案:B
9.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管制B.没收财产C.驱逐出境
答案:A
10.刑罚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人B.预防犯罪C.改造犯罪人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可分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
答案:ABC
2.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3.下列属于正当防卫条件的有()
A.存在不法侵害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C.针对不法侵害人D.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答案:ABCD
4.下列属于刑罚的有()
A.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C.罚款D.没收财产
答案:ABD
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B.单位犯罪主体包括公司、企业等C.单位犯罪必须以单位名义实施
答案:ABC
6.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
答案:ABCD
7.下列属于犯罪预备的行为有()
A.准备犯罪工具B.调查犯罪场所C.勾结犯罪同伙
答案:ABC
8.下列情况属于自首的有()
A.犯罪后自动投案B.如实供述自己罪行C.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交代未被掌握的同种罪行
答案:AB
9.下列属于侵犯财产罪的有()
A.抢劫罪B.盗窃罪C.诈骗罪D.侵占罪
答案:ABCD
10.刑法中的时效分为()
A.追诉时效B.行刑时效C.诉讼时效
答案:AB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精神病人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5.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
6.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要承担相同的刑罚。(×)
7.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8.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9.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10.罚金可以分期缴纳。(√)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包括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禁止事后法等方面。
2.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
答案: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与犯罪预备区别;犯罪没有得逞,即犯罪行为没有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答案: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4.简述附加刑的种类。
答案: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罚金是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剥夺政治权利限制犯罪分子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没收犯罪分子个人财产;驱逐出境针对犯罪的外国人。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