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青海省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现在有些单位不收城市独生子女,你对城市独生子女就业受歧视这一现象如何看?
【答案】: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实行,到现在很多二十多岁的青年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我也是一名独生子女,在社会上也经常听到各种对独生子女的议论,多数看法就如同题目一样,对独生子女负面的看法较多。我想这既有独生子女自身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社会偏见。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独立性培养的忽视以及独生子女自身不注重提高素质都是造成他们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原因。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近些年独生子女父母教育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对他们的培养,独生子女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我的父母就经常让我独立处理很多问题。在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就有很多独生子女表现出了高素质,同样去年北京奥运会中大量的志愿者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优秀的表现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由此可见,独生子女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只要父母、学校、社会和独生子女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在就业上歧视独生子女的做法是不妥的,最终也是有害于社会的。答题思路是:辩从自我认知入手,综合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解析】题目解析本题聚焦于“城市独生子女就业受歧视”这一现象,在公务员面试中,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考生是否能站在客观公正且符合公务员角色定位的角度看待问题。答案亮点政策引入自然:答案开篇提及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点明当前独生子女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时代背景,为后续分析做铺垫,展现出考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分析全面辩证:既指出了独生子女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是由于父母溺爱、学校教育忽视独立性培养以及自身不注重素质提升等原因造成;同时也看到社会对独生子女培养带来的积极变化,通过列举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独生子女的优秀表现,说明不能以偏概全地看待独生子女,体现了考生全面、客观的分析视角。对策合理可行:明确指出独生子女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父母、学校、社会和独生子女共同努力解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系统性。并且强调就业歧视做法不妥且有害于社会,表达了对公平就业环境的正确认识。答题思路体现自我认知引入:答案中“我也是一名独生子女”,从自身角度出发,拉近与问题的距离,增强了答题的真实性和代入感,使观点更易被考官接受。综合分析原因:全面分析了造成城市独生子女就业受歧视现象的原因,既有独生子女自身内在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提出解决对策:虽然未详细展开各主体具体应采取的措施,但明确提出了多主体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方向,符合公务员面试答题提出对策的基本要求。提升建议细化解决对策:可进一步阐述父母、学校、社会和独生子女各自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如父母如何改变教育方式、学校如何加强独立性培养、社会如何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独生子女自身如何提升素质等,使对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岗位职能:如果能结合所报考岗位的职能,谈谈该岗位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将使答案更贴合报考岗位需求,展现考生对岗位的理解和思考。
2、作为副职,在和主要领导研究问题时,你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提出后却不被采纳,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处理?
【答案】:你在思考时,应明确以下思路:一要处以公心,冷静对待;二要再全面分析自己意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三是如确认自己的意见切实可行,则可以向主要领导进一步反映陈述;四是经过反映陈述,仍得不到赞同和支持,可保留意见,若属重大问题可向上级反映。回答时,一步一步,将自己的观点逐层展开,使之环环相扣,从而增加陈述的逻辑性。
【解析】这道题是公务员面试中常见的人际关系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作为副职在与主要领导意见相左时的处理方式,体现考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和大局意识。评分要点1.处以公心,冷静对待:在工作中,当与主要领导出现意见分歧,不被采纳自己的意见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因个人情绪产生抵触或不满。这体现了考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从工作大局出发,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而不是被个人情感左右。2.全面分析意见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冷静之后,要对自己提出的意见进行再次审视。从多个角度,如政策依据、实际情况、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判断意见是否真的合理可行。这反映了考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理性思维能力,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坚持。3.进一步反映陈述:如果经过分析确认自己的意见确实切实可行,那么要积极与主要领导进行沟通,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领导的权威,以平和、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展示了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