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济宁市直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有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又有人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怎么看?
【答案】:以上两种不同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一定道理,它们就说明了这样几个问题:(1)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组织规模和必需的办事人员,即任务量与组织和人员规模之间要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不可偏大或偏小。(2)在一定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合理设置、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问题,否则,组织和人力资源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3)需要一种自动调整机构或调节人员进出的机制,使得机构、人员与任务量之间始终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4)作为领导人,要组织和带领团队,努力形成一种合理、高效的内部组织机制,达到“1+12”的效果。
【解题思路】这两句话揭示了不同情况下人们合作的态度和结果。第一句话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突出了朋友和同事在相互帮助和支持下的价值。第二句话则展示了当人们在合作时如果任务分配不均或者没有明确的责任机制和团队协作精神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人未必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对于这两句话的看法,首先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组织是关键。一个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够协调各方资源,使得大家能够各尽其才,各得其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并不意味着两句话是矛盾的,而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在组织有序、任务分配合理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显神通,互相帮助。但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和配合机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就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况。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甚至可能因为相互依赖、互相推诿而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这两句话其实都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合作中需要有的组织能力、领导力、合理分配任务和明确的责任机制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对两种看似矛盾观点进行分析理解的公务员面试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说明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众人的帮助;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则体现了人员增多后可能出现的合作困境、责任推诿等问题。答案从四个方面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针对性:1.指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确保任务量与组织、人员规模相匹配。合理的规模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若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规模过小则难以完成任务。这要求公务员在工作中具备全局意识和合理规划的能力,根据实际任务科学配置人员。2.在确定了合适的组织和人员规模后,还要解决合理设置、明确责权和科学管理的问题。清晰的职责划分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能避免人员之间相互推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这提示公务员在工作中要注重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的运用。3.提出需要建立一种自动调整机构或人员进出的机制。随着工作任务的变化,组织和人员规模也应相应调整,以保持与任务量的适当比例,使组织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这体现了公务员要有动态管理和灵活应变的能力。4.强调领导人的重要作用,要组织和带领团队形成合理、高效的内部组织机制,实现“1+12”的效果。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具备领导力和团队建设能力,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综上所述,该答案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两种观点所蕴含的道理,并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对于公务员在工作中处理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请你以“在一个暑假,我和小张参加了一个暑期实践”为开头,以“我都不由心生感慨”为结尾,编一个故事。
【答案】:在一个暑假,我和小张参加了一个暑期实践,那是到陕西一个偏远的小镇开展暑期支教体验活动。去之前,我们俩更多的是抱着一种体验生活、感受自然的心态。但是,当我们刚一下车的时候,便被一群穿着单薄的孩子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震撼了。当我们把准备好的铅笔、橡皮、连环画等送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泛着我们当时未能理解的幸福,我们俩的眼角也莫名地充满了泪水。被那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他们的学校,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们看到的是几间破窑洞、满地的黄土、残缺的桌椅、泛黄的书本……从那位老教师的口中我们得知,这所山区小学总共有5个年级,共15个学生,由于地处偏远:孩子们不能到县里去上学,而他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聊天中,我们得知老教师是江苏人,来到这里已经十五年了,四十岁的他看起来倒像是六十多岁。其实他有很多次回到城里工作的机会,也许是习惯了陕北的风沙和黄土,也许是孩子们离不开他,更或者是他离不开孩子们,所以最终选择了留下。我们俩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