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吉林省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最近鲁甸发生了严重的地震,当地政府全力开展抗震救灾,你单位要向灾区捐助、发放救灾物资,如果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你负责,你怎么开展?
【答案】:鲁甸灾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我单位到灾区发放救灾物资是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为了使活动真正有助于当地救灾活动的开展,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首先,为了使我单位捐赠的物资真正符合灾区需要,我会先查阅相关资料,打电话至当地慈善物资部门、红十字会询问灾区的具体需要,根据灾民需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拟定一份物资清单。其次,根据物资清单展开物资收集、采购和统计工作。一方面,在公益、无偿、自愿的原则下,在单位内部募集一部分资金和御寒衣物,组织人员做好物资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根据需要做好物资的集中采购工作。根据募集和单位下拨的资金统一购置相关救灾物品,如灾区急需的食品、被褥、药品、照明设备、净水剂等,并及时公布资金花费情况,确保救灾资金用到实处。之后,对全部物资做好统计、整理,包括救灾物资的数量、规格、型号、包装等,通过联系物流或我单位自行备车的方式,确保物资顺利运送到灾区。再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地向灾民发放物资。在发放物资的过程中,要根据灾民困难程度的不同,实施分类救助,不搞平均分配,不随意扩大使用范围,不优亲厚友,严禁滞留、挤占和挪用。之后,对发放的救灾物资,登记造册,分阶段对物资进行清理和统计,做到账物相符,定期向社会公示。最后,物资发放结束后,及时向我单位领导和员工反馈物资发放情况,分享物资发放过程中的感人片段,使大家都真切感受到自己微薄之力对灾区人民的一份帮助。
【解析】这是一道公务员面试中的组织管理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组织捐助和发放救灾物资工作的能力。破题点在于全面考虑救灾物资捐助和发放的各个环节,确保物资精准有效送达灾区并合理分配。参考答案的优点1.目标明确:开篇强调单位到灾区发放救灾物资的意义是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体现了对工作的正确认知和高度责任感,符合公务员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2.流程清晰:按照工作开展的逻辑顺序,依次阐述了物资筹备、运输、发放以及后续反馈等环节,条理清楚,便于考官理解答题思路。物资筹备:先通过查阅资料、电话询问等方式了解灾区具体需求,拟定物资清单,体现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然后多渠道筹集物资,包括单位内部募集和资金统一购置,并及时公布资金花费情况,保证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救灾物资的充足供应。物资运输:提及通过联系物流或单位自行备车的方式确保物资顺利运送到灾区,考虑到了物资运输的实际操作,具有可行性。物资发放:强调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序发放,实施分类救助,严格遵守发放原则,避免平均分配、优亲厚友等问题,体现了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同时对发放物资登记造册、清理统计并定期公示,保证了物资发放的可追溯性和公开性。后续反馈:物资发放结束后及时向单位领导和员工反馈情况,分享感人片段,能增强单位员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也有助于进一步弘扬正能量。3.注重细节:对物资的统计、整理包括数量、规格、型号、包装等方面,以及分阶段清理统计、做到账物相符等细节的阐述,体现了答题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符合公务员工作要求。可能改进的方向1.应急预案方面:在物资运输和发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道路中断、物资损坏等,可适当提及制定应急预案,以体现应对风险的能力。2.沟通协调方面:除了与当地慈善物资部门、红十字会和政府联系外,还可补充与灾区其他相关部门(如民政部门、医院等)的沟通协调,确保物资发放更精准有效。3.监督评估方面:可以增加对物资发放效果的监督评估,如收集灾区群众的反馈意见,以便总结经验,为后续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2、汪洋讲:“要破除人民的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思想。”你如何理解这个错误认识。
【答案】: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汪洋书记提出了要破除人民的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思想这一观点。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赋予政府职权来维护自己的安全以及幸福,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认为“人民的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同时违背了我党的大政方针。形成这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特权思想作祟。政府官员不恰当的权力观使然,忽略了权力来自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公权力当作私权滥用,甚至出现藐视人民权益的错误言行。第二,部分官员思想觉悟低。在我党的领导干部中,部分官员思想素质低下,服务意识不强,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感受。第三,群众民主意识差。受我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群众自身觉悟低,参政议政意识薄弱,很多人不懂得通过法律和政策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想真正扭转这种错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