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2月赣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带题目详解.docx
文件大小:45.8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8.07千字
文档摘要

2023年2月赣州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我们了解到你在学校考试中作弊的行为,请你解释一下。

【答案】:我认为我们这次考试是十分公正的。考官能到我的学校了解我的情况,说明对此次招考工作的重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个人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一直秉持诚实的原则,我想考官提到的我在考试中作弊的事情,一定是误传。对此,我会积极配合招考单位的调查,将事情查清,为了获得真实情况,我可以跟学校的有关老师联系,让他们协助调查。

【解析】本题为面试场景中应对被质疑考试作弊情况的题目。以下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进行解析:优点1.态度诚恳积极:考生强调考试的公正性,表达了对招考单位的理解,彰显出积极配合调查的态度,展现出考生诚恳负责的品质,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2.维护自身声誉:考生明确表示自己一直秉持诚实原则,认为作弊是误传,有力地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体现了考生的自信和对自身品德的坚守。3.提出解决措施:考生主动提出积极配合调查,还想到联系学校老师协助,显示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行动力,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不足1.缺乏直接回应:回答未直接针对学校考试作弊这一具体指控进行解释说明,只是强调自己一贯诚实和认为是误传,没有给出具体能证明自己未作弊的理由。2.表述可优化:回答中“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类表述相对不够正式、规范,在公务员面试这种正式场合,可使用更严肃、规范的官方用语表达类似意思。3.后续处理可完善:仅提到配合调查和联系学校老师协助,对于调查结果出来后的后续情况未做说明,如调查结果证明自己清白后是否会有其他表态等。

2、面试热点:破解农技人才慌

【热点背景】

“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到一个,还留不住。”在采访中,不少农业干部和涉农企业向记者反映“招人难”问题突出。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他只能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两个退休人员作为技术指导,自己也不得不时常抽出时间到农业院校进修。

“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4年多前,当地农业局签了一个委培生,结果该学生毕业后直接毁约,付了违约金去了大城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农技出现了人才“缺口”。记者从南方一个省的兽医局了解到,全省乡镇动物防疫站共有8000多个编制,但实际在岗的不到7500人。

【模拟题目】

当前农科毕业生不愿去田间地头,“学农不务农”现象突出,导致乡镇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同时,一些中专生、大专生被涉农岗位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剧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技人才荒”。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一、概括话题,给出评价。农技人才慌掣肘乡村振兴,需综合施策及时扭转这种局面。二、多角度分析。1、影响:农技人才慌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农不务农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科生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2、原因:(1)地域偏、待遇差,基层涉农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从事农业基本上只能去基层部门和中小型农企,工作地点多在农村,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2)定编制、卡学历,中职农校学生服务基层通道不畅。中职农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岗位是对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全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但现在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中专生难以拿到“入场券”。(3)理论多、实践少,部分农科学生“下地”底气不足。部分农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实践“两张皮”,让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技术岗位,也让不少农企和基层农业部门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存疑。3、提出对策建议。(1)学生要“下地”。农业院校与地方协作,为学生创造深入农村的机会。高校可以在一些农产品的主产区建立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土壤”,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农民可“上学”。通过重点培养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打造农村的“土专家”。通过实践与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程程,所学内容有种养技术、农村电商、农村法律基础等课程。

【解析】题目解析本题围绕当前“农技人才荒”现象,尤其是农科毕业生“学农不务农”以及中专生、大专生被涉农岗位拒之门外的问题展开,旨在考查考生对这一社会热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影响的剖析、原因的探究以及解决对策的提出。参考答案解析#一、破题表态直接点明“农技人才荒”问题对乡村振兴的阻碍作用,并明确指出需要综合施策来扭转局面,清晰表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