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茂名市税务系统遴选面试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题)
1、面试热点:严管厚爱,教师们应该用好“戒尺”
【热点背景】
为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22日对外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教育惩戒,应遵循育人为本、合法合规、过罚适当、保障安全的原则。同时,还拟明确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具体内容。
征求意见稿提出,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辱骂或者以带有歧视、侮辱的言行贬损等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等。
征求意见稿提出,学校应当依法制定、完善校规校纪,明确教师实施学生管理和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育部表示,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12月22日。
【模拟试题】
为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于11月22日对外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1.结合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目的意义。校园管理中该不该实行惩戒,如何实行惩戒,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学工作的难题。现在教育部出台的《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应。对于教师来说;这将为中小学教师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让老师在教学管理中掌握主动权,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一方面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让学生有所顾忌。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让学生养成尊师重道、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习惯。此外,《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丰富并完善了现有的教育惩戒权规范体系,明确了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充实了教育惩戒的类型、明确了授权学校制定校规的规定,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惩戒权的可操作性,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具体的规范依据。这对于促进我国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或不足。(1)老师:存在顾虑,担心出现问题,导致家长出现“校闹”。或者出现,过度使用惩戒方法,演变成变相体罚。(2)家长:担心处罚尺度和标准是否统一,是否能够做到人人平等,是否能够做到过罚适当。(3)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与老师产生对抗或者做出偏激的做法。(4)除校、家之外,对于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可能缺失,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养成良好习惯。3.完善优化,提出对策。(1)加强家校互通;家长和学校老师应该做好配合,相互信任,及时交流学生情况和问题,通过双方共管来约束学生。(2)细化惩戒规定,完善惩戒的办法;学校可以根据总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惩戒办法和标准。征求家长意见之后,规范惩戒行为,保障惩戒效果。(3)正确对待、合理使用手中戒尺;教师们应该清楚,惩戒不是目的,并且惩戒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的,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真正用好手中的“戒尺”。
【解析】题目分析本题围绕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展开,要求考生对这一政策发表看法。此类题目属于政策理解类题目,答题时需全面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政策意义1.解决教学难题:校园管理中教育惩戒的实施一直是困扰教学工作的难题,该《征求意见稿》是对此问题的有效回应。2.保障教师权益:为中小学教师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掌握主动权,便于教学工作开展。3.约束学生行为:对中小学生起到震慑和约束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习惯。4.完善规范体系:丰富并完善了现有的教育惩戒权规范体系,明确了教育惩戒权的性质、类型,授权学校制定校规,提高了教育惩戒权的可操作性,为教师行使惩戒权提供具体规范依据,有利于促进我国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存在问题1.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存在顾虑,担心引发家长“校闹”,同时也可能出现过度使用惩戒方法,演变成变相体罚的情况。2.家长层面:家长担心处罚尺度和标准不统一,不能做到人人平等、过罚适当。3.学生层面: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与老师对抗或做出偏激行为。4.外部环境:除学校和家庭外,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可能缺失,难以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习惯。解决对策1.加强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老师应密切配合,相互信任,及时交流学生情况和问题,通过家校共管约束学生行为。2.细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