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岗位认知项目一
审计基本认知1认识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2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3掌握审计方法4获取审计证据5编制审计工作底稿6
审计基本认知01
一、审计的定义(一)审计特征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任何一种审计活动都必须有审计者、被审计者和审计授权(委托)人三方。三方的关系如图所示。独立性为了有效保障审计组织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我国的《宪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各类审计组织的设立与职权范围、审计人员依法执行业务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法律上保障了审计的权威性。权威性
一、审计的定义(二)审计职能鉴证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提出结论,以增强其可信度,供有关利益关系人使用。2.鉴证评价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后,就其预算、计划、方案和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经济效益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作出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3.评价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指检查和督促被审计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遵循正常的秩序运行。1.监督
一、审计的定义(三)审计作用制约性作用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发现错误、舞弊和违法乱纪等现象,及时制止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财产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1.制约性建设性作用是指审计通过监督、鉴证和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意见,从而使其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改善与提高。2.建设性
一、审计的定义(四)审计主体“是独立的专门专门机构和人员,是指审计的执行者,包括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层次。审计主体0102国家审计人员、民间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国家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组织
一、审计的定义(五)审计对象从空间范围来看,审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从具体内容来看,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公共资金的收支、财务收支及其他类型的经济活动。从审计对象的载体来看,审计对象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审计对象是指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二、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在我国又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公共资金的收支与运用情况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国的审计机关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二、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本组织的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一种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改善组织的运营,并提高经济效益。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的领导;受本单位总经理的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设置形式
二、审计的分类(一)按审计主体分类3.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和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①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②相关服务业务。是指非鉴证业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会计服务和管理咨询等。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简称CPA,是指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我国实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二、审计的分类(二)按审计内容分类是指审计机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反映其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进行的审计。1.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2.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部门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所进行的专项审计。3.财经法纪审计
二、审计的分类(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1.事前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即对计划、预算的编制,以及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等所进行的审计。2.事中审计是指在计划、预算或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优点是随时进行审查,随时发现错误和问题。3.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其目的主要是根据有关的审计证据,审查已经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二、审计的分类(四)按审计是否有确定的时间分类1.定期审计是指每到一定时间都要进行的审计。2.不定期审计是指不确定审计时间,而临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