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概述第一章审计基础
01.审计的概念和分类02.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03.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
审计的概念和分类Part01
一、审计的概念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有关资料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型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的概念(一)独立性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现代审计理论中的三种审计关系人,如图所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财产所有者迫切希望了解与自己有经济关系的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和经济状况,这就需要对负有受托经济责任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审查,而这种审查只有独立于他们之外的第三者进行,才能得到正确、公允、可靠的结果。这就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的所谓超然独立性。
一、审计的概念(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者”身份进行工作,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加上取得审计人员资格必须通过国家统一规定的严格考试,这就保证了其所从事的审计工作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正因为如此,审计人员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并使经济利益不同的各方乐于接受。
二、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1.按审计主体分类020301又称国家审计,主要是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政府审计指由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所实施的审计,如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审计。民间审计的特点是受托审计。民间审计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包括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两大类。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纠错防弊,促使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
二、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2.按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有关资料的公允性及其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财政财务审计也称传统审计或常规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其目的是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审计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严重侵占国家资财、严重损失浪费,以及其他严重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所进行的专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本人对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观责任和直接责任,借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经济责任审计
二、审计的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事前审计。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以前所进行的审计。(2)事中审计。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3)事后审计。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2.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1)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指审计结构按照审计法规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按期报送来的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及有关账证等资料进行的审计。(2)实地审计。指审计结构委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审计。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1)全部审计。又称全面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资料进行全面的审计。(2)局部审计。又称部分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收支或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及其资料进行部分、有目的、重点的审计(3)专项审计。又称专题审计,是指对某一特定项目所进行的审计。1.按审计范围分类
二、审计的分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1)预告审计。指在进行审计以前,预先把审计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日期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方式。(2)突击审计。指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之前,不预先把审计的目的、内容和日期通知被审计单位而进行的审计。5.按审计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1)账表导向审计。这种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的。(2)系统导向审计。这种审计技术和方法强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3)风险导向审计。这种审计技术和方法要求审计人员从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出发。6.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1)强制审计。指审计结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行使审计监督权而进行的审计。(2)任意审计。根据被审计单位自身的需要,要求审计组织对其进行的审计。4.按审计动机分类
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二)审计的其他分类(一)审计与会计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