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美术课堂新样态的研究
【摘要】当前,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基于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的数字化美术课堂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板电脑以其便携及强大的交互能力、拥有大量教学软件平台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美术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数字化课堂,彰显数字化美术课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平板电脑移动终端数字化美术课堂新样态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作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美术课堂大多采用演示文稿教学,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做示范,或用实物投影在画纸上进行教学,学生在作业纸上绘画,形式较为单一。笔者通过尝试把平板电脑带进美术课堂,在研究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开创新媒介来帮助学生创作作品。平板电脑可移动、便携、可触控及包含丰富的绘图软件等优势有利于美术教学,它的互动性与多样性能恰到好处地为美术课锦上添花,打破常规,让课堂充满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因此,笔者结合平时的美术教学,对平板电脑进入美术课堂进行了探讨。
一、趣味性:数字化美术课堂是助力儿童趣味性学习的课堂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例如,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变脸”一课,这是“表情”单元的第2课,如何让学生设计的脸“动”起来呢?重点在“变”字上,传统制作的抽拉式变脸,以及手动翻页变脸,虽然表情有所变化,但学生制作的“变脸”效果一般,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笔者从有趣滑稽的GIF表情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便和学生一起尝试用平板电脑制作动画。学生的作品从“静态”变成了“动态”,创作形式变得更有趣味性,这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将表情、动作和文字相结合,创新思维,制作了一个个有趣的GIF表情。该软件还自带简单的场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场景。学生的创意是无限的,对艺术的追求更是狂热的。通过制作GIF动画,让学生设计的表情“动”起来,让表情变得更加丰富,让“变脸”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反映出人物的情绪,学生的作品仿佛有了生命。学生回家后可以用家里的移动设备继续研究GIF动画的制作,通过QQ和微信与大家分享GIF动画,并且可以永久保存,作为独一无二的表情包,让生活更加有趣。
二、差异性:数字化美术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
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不同、绘画基础不同,认知经验也是有差异的。传统的美术课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示范后,让学生开始创作,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看完都能掌握制作技巧。在美术教学中将生动、形象、直观的微课融入学生的学习,可以支持学生差异性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苏少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二)”的教学中,用超轻黏土等材料来表现三维立体的动物明星,是对学生空间概念能力的一次提升。将示范过程录制成微课,并将微课同步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中,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随时点开回看,重复观看,通过回看教师示范过程来自主解决问题。不受时间限制是微课最大的优势,即使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通过多次观看微课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再加上微课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的效果。在前置性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拓展中,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来自主学习,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实现差异性学习。微课可以成为教师共享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资源,变“有限”为“无限”,优化学习的效果。
三、互动性:数字化美术课堂是加强互动性学习的课堂
(一)课堂里轻松展评学生作品,加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每一节美术课的实证性反馈,便是作品展评环节。可用平板电脑展评一些不易移动的作品,通过投屏进行实证性反馈,省时、省力又便捷。如“天外来客”一课,作业形式是传统绘画结合拼摆游戏,在作业纸上拼摆的作品不便移动、不便展示,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拍下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此外,课上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班级QQ群相册,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点赞。这就轻松实现有秩序的“移动”交流,有利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二)课后上传保存学生作品,创造学生与家长之间互动的机会
学生的每幅作品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他们个性的展示,也是他们成长的“脚印”。将学生的作品上传到QQ空间,学生和家长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复多次地欣赏每一幅作品。笔者还指导学生用“音乐相册”“小影记”等软件将作品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与家人分享。这些QQ相册和电子相册就成了丰富的资源库,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教师教学的资源。
四、个性化:数字化美术课堂是尊重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