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3篇).docx
文件大小:39.5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3.42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背景

引洮工程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引洮工程三干渠作为引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将洮河水引入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重任。为确保三干渠顺利通水,特制定本方案。

二、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目标

1.实现洮河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满足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

3.保障引洮工程三干渠沿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三、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引洮工程三干渠全长约120公里,设计流量为30立方米/秒,总干渠断面为梯形,底宽30米,顶宽40米,渠深3米。三干渠起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终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

2.通水方案

(1)水源调度

1)洮河水作为三干渠的主要水源,需根据下游用水需求进行合理调度。在丰水期,充分利用洮河水资源,满足沿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需求;在枯水期,采取分时段供水,确保重点用水需求。

2)加强上下游协调,确保洮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渠道输水

1)三干渠采用自流引水方式,确保输水安全、高效。

2)加强渠道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渠道渗漏、塌方等问题。

3)合理布置泵站,提高渠道输水能力。

(3)水质保障

1)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洮河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在渠道沿线设置水质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

3)对污染源进行治理,确保水质安全。

(4)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三干渠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合理规划渠道两侧土地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加强生态补偿,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5)工程管理

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加强工程运行维护,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3)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四、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支持,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技术保障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

4.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5.监督保障

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实施步骤

1.工程前期准备

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等工作。

2.工程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3.工程验收

完成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4.工程运行

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5.工程维护

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六、结语

引洮工程三干渠通水方案的实施,将为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我们要紧密围绕通水方案,全力以赴,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水利事业做出贡献。

第2篇

一、工程背景

引洮工程是我国西北地区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引洮工程三干渠是引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200公里,起始于引洮工程大坝,止于甘肃省白银市。三干渠通水后,将为沿线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促进农业、工业、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通水目标

1.解决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促进农业、工业、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通水方案

1.工程设计

(1)渠道设计:三干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渠道底宽5米,顶宽6米,设计流量为10立方米/秒。

(2)泵站设计:在三干渠沿线设置3座泵站,总装机容量为4万千瓦,泵站设计流量为12立方米/秒。

(3)节制闸设计:在三干渠沿线设置4座节制闸,用于调节渠道流量,保证灌溉用水。

2.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施工顺序:先进行渠道开挖、基础处理,然后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最后进行泵站、节制闸等配套设施建设。

(3)施工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3.运行管理

(1)泵站运行:泵站运行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调度。

(2)渠道运行:渠道运行采用分段管理,确保渠道安全、稳定运行。

(3)水质监测:定期对渠道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水资源配置

(1)农业用水:根据当地农业用水需求,合理分配农业用水,确保农业丰收。

(2)工业用水:根据当地工业用水需求,合理分配工业用水,促进工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