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房间几何尺寸偏差
1.1通病表现
施工时,因墙体位置、顶板标高的控制措施不当,出现的房间长、宽、高尺寸超差,形状不方正,顶板不平,墙体不顺直等缺陷。
1.2防治措施
1、剪力墙支模板时,应采取控制根部位移的措施。可在楼面埋设短钢筋,依照弹出的剪力墙边线,焊接定位钢筋,见图4-1所示。
2、混凝土柱、墙、楼板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按制定的施工方案设置,满足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首层(无地下室)楼板模板支撑下的回填土要夯填密实,铺设木垫板。
3、监理单位必须组织施工单位对各楼层轴线进行复核。
4、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开间模板上口处对角线尺寸进行检查,同时对每块墙体大模板的垂直度、阴阳角部位角模方正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5、楼板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剪力墙中暗梁部位、主次梁交叉部位的楼板负弯矩筋标高进行检查,避免钢筋超高,导致楼板超高,减小房间净空尺寸。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看护,发现模板位移及时进行调整。
7、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2.5m间隔设置一处,控制标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预制块。
8、如果框架、框轻结构及剪力墙结构大开间的混凝土柱、墙、梁等构件,出现轴线尺寸超差,与其相接的填充墙、隔断墙,不应随着框架走偏,应按准确的
轴线定位进行砌筑,对与梁、柱结合部位出现的尺寸超差及混凝土构件位移超差者,应在装修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加强对每层楼500线的校核检查,以保证顶板标高准确。
10、设置“F”形附加定位钢筋,以控制墙体截面及钢筋位置,(见图4.10所示)
11、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板、梁模板支设时,按其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严禁过度起拱,保证板厚符合规范要求。
12、对支撑楼板模板的主次木方楞骨,应在木方进场前,采用压刨压一遍,保证木方的平整度从而保证模板的平整度。
新增加:修补措施
13、在装修阶段,对于可通过装修面层找补房间尺寸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结构阶段主体墙体控制线进行灰饼或石膏冲筋的施工,保证房间的方正和尺寸。在装修面层施工后及时采用十字红外仪进行检查,在满足房间尺寸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方正。
14、对于顶板不平整的根据主体阶段建筑1米线在墙体顶端弹出顶板平整控制线,找出最低点,采用抗裂砂浆或粉刷石膏进行局部找平。对于偏差过大的需剔凿打磨修补。在满足房间净空的前提下保证顶板平整。
2外墙窗口部位渗漏
2.1通病表现
由于墙体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封堵不规范,外侧窗台高于室内窗台,窗框及窗
扇自身密闭性不足等原因,造成沿外墙窗口向室内渗漏。
2.2防治措施
2.2.1设计措施
1、阳台窗、飘窗、普通窗窗口上下及侧窗与保温墙面的防水构造须按下图设计。(见图6.1.la、图6.l.lb、图6.1.le、图6.1.ld)
2、外门窗的抗风压等级不低于4级(2.5ζP3.OKpa),气密性等级不低于6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
3、内附框式窗口做法可有效防止窗口部位的热桥现象,其普通窗的窗口保温作法参见图6.1.3
2.2.2施工措施
1、外窗框及附框四周应保证有4-6mm的缝隙,应清理干净并干燥后,使用发泡剂连续填充,一次成型,充填饱满,在硬化前清理干净框内、外侧多余发泡胶,防止发泡剂外膜受损。将槽口用耐候胶封闭,严禁在涂料层上打密封胶。
2、外窗的窗台外侧必须低于内侧不小于10mm,且外窗台向外坡度≥5%。
3、铝合金窗在组装过程中,角码和框料组合的接触面上要涂胶均匀,不得漏涂。窗框组装完毕后,将窗角用专用注角胶灌注。在安装前,对底角部位应做浇水验收。
4、外窗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淋水试验,淋水时间不少于30min。新增补:
5、主体阶段,对窗口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对窗两侧墙体施工企口形状,减少室内抹灰收口,并保证窗户安装后延长渗水路径。并对窗框或副框与主体结构间缝隙采用专用填缝枪进行防水砂浆封堵。
6、窗台必须采用C20细石砼浇筑,且深入两侧砌体内每端尺寸不得少于240mm。
3卫生间渗漏
3.1通病表现
因防水层施工和细部构造做法不当,卫生间向相邻的房间或楼下住户渗水。
3.2防治措施
3.2.1设计措施
1、卫生间四周墙体除门口外,应整体一次浇筑混凝土上翻边混凝土坎台,其高度距建筑地面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2、厕浴间的淋浴部位墙面防水高度不低于1.8m,其它部位防水高度不低于
0.5m。
3.2.2施工措施
1、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管槽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
2、卫生间穿楼板管道应预埋带止水功能的成品管件,并做好成品保护。
3、特殊情况下采用预留孔洞安装方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