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1)侧墙模板工艺流程:
侧墙钢筋隐蔽工程检查合格→侧墙模板定位→模板调直、加固模板检查、验收→模板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
(2)中板模板工艺流程:
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脚手架检查验收合格→铺设中板模板→模板检查、验收→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
(3)顶板模板工艺流程:
中板混凝土到达强度→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脚手架检查验收合格→铺设顶板模板→模板检查、验收→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
(4)柱模板工艺流程:
柱钢筋检查合格→柱模板安装就位→检查对角线、轴线位置→安装加固扣件→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四角固定→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拆除柱模板。
(5)满堂红脚手架搭设工艺流程:
底、中板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底、中板上弹出底托位置线→安放底座→搭设立杆并同时按扫地杆→安装横杆→安装剪刀撑→脚手架验收。
2底板腋角部位及底纵梁模板
本工程基础底板厚度为1100mm,底纵梁截面尺寸为1200×2300mm,两边侧墙底部腋角及其上300mm要同底板同时浇筑,底板上翻梁倒角尺寸均为900*300mm。底板在做好的素砼垫层上做防水层后作为底模,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底板上的侧墙及倒角与底板一起浇注。
底板下翻梁、废水池模板采用砖模,按照设计标高及纵梁断面尺寸进行基底开挖,开挖至设计尺寸后用标准砖在梁边两侧砌筑120mm厚砖墙,1cm水泥砂浆抹面,墙后缝隙用级配砂石回填密实。
底板腋角及以上采用定型钢制模板,为确保模板不变形移位,采用φ20钢筋间距2米将模板与底版、侧墙钢筋焊接牢固,一次模板支设长度为一流水段。
底板上翻梁采用“吊模”体系,采用18mm厚多层板,横向两侧及竖向各设置100×100mm方木,间距900mm,并设置两道M16对拉螺栓,横、竖向间距为900mm。支撑体系两侧采用φ48钢管斜向支撑,间距900mm布置,采用φ28钢筋地锚固定,横向采用φ48钢管通长布置,模板底部设φ25钢筋间距600mm底托。
图11-2底上翻梁模板支架示意图
3柱模板
车站框架柱截面尺寸为800×800mm、1000×800mm。柱模板采用18mm厚多层板,50×100木方间距200mm作竖向背楞,φ48.3×3.6钢管双拼抱箍,M16对拉螺栓固定。抱箍竖向间距为400mm。
东西端头地下三层高度均为5550mm,标准段高度为4460mm,地下二层高度均为5700mm,地下一层东西端头高度为5050mm,标准段高度为4050mm。
安装时按柱脚位置线确定,按设计要求调整标高,使其平整后固定。安装柱模板,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图11-3柱立面支模示意图
图11-4柱平面支模示意图
柱模安装如下:
(1)柱模施工放线完毕(柱模定位线、柱外皮外返500mm控制线),经验收合格,做好预检记录;柱筋绑扎完毕,办完隐检记录,柱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柱模定位钢筋焊好、预埋线管、线盒布置好;
(2)将柱模吊装到柱边线处,用钢管临时固定;用对拉螺栓将四片柱模锁紧,调整柱模的截面尺寸;调整柱模的垂直度;将柱模的下部支撑固定在预埋地锚上,因柱子较高需加斜向支撑。柱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为梁底标高+2cm,严格控制此浇筑高度,柱模下口粘贴海绵条。
(3)当柱模拆除时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现场以手指略用力压,混凝土表面无指痕)后,方可开始拆模;先将柱模连接用的对角钢销松开,使柱模间分离;调节柱模支撑的可调丝杆,使柱模与混凝土墙面分离;将柱模吊到地面,进行清灰、涂刷脱膜剂,以备再周转;在柱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下一次安装柱模时,只需将柱模的对角钢销锁紧即可。
4侧墙模板
本工程地下三层标准段负三层净空为6.26m,一次浇筑墙体高度为6.36m;负二层净空为6.3m,一次浇筑墙体高度为6.7m;负一层净空为5.05m,一次浇筑墙体高度为5.55m;端头井范围内净空为7.35m,一次浇筑墙体高度为7.45m。
基坑开挖的同时,随时进行测量定位,检查地下墙内净空尺寸,地下连续墙的坍方混凝土应及时凿除,以确保主体结构内衬墙截面尺寸。
侧墙模板施工中采用900×1200mm钢模作面板;次楞采用100×100mm方木,竖向布置,水平间距300mm;主楞采用φ48.3×3.6钢管双拼水平放置,间距600mm。
侧墙支撑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与碗扣支架联成一体:两端采用6m钢管和支架连为一体、支架两横杆中间增设一道通长钢管对口撑端头设置可调支托,两种方式交替使用,间距为600mm,步距600mm,用十字扣件与横向所有立杆可靠相连。钢管框架与衬墙之间留出300mm的宽度,供模板安装的工作空间。模板安装完成后,采用顶托撑于围檩与支架之间,使模板侧压力传于压楞后通过顶托再传递到支顶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