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田师府至桓仁铁路TH-2标工程
〔DK33+500~DK73+980.88〕
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
地表注浆试验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
田桓铁路TH-2标工程工程经理部
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地表注浆试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田桓铁路大前石岭隧道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八里甸子镇大前石岭山,隧道进口自然坡度22.5度,地势起伏,大局部为植被覆盖,植被茂密,多为乔木及灌木,少局部为裸露岩堆。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体植被茂密,少局部裸露岩堆为石英砂岩,石块直径约0.3~1.2m,呈块石状,裸露表布青苔,松散,脚踩晃动。植被覆盖岩堆呈块石土、角砾土及碎石土状,缝隙多填充粘土。根据现场调查、钻探及物探结果,厚度为26.3~48.4m,岩堆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植被发育地区局部填充细颗粒,根本无粘结,下部地层为弱风化石英砂岩。
岩堆的天然重度为22KN/m3,含水量约20%,内膜摩擦角32度,黏聚力c=10KPa,渗透系数K=60m/d,挖方边坡建议1:2.0。
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位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标高415.55~505.41m。
2、探井揭示地质情况
经探井开挖初步揭示:0~3.5m为块石堆积物,局部坡积物充填于块石之间,堆积物孔隙率在30%~40%之间;3.5~14m仍旧为块石堆积结构,一般块石直径在25cm以内,个别块石可达2.0m,块石之间充填有碎石和粗砂,孔隙率约为40%~50%;14~19.6m为块石堆积体,块石直径与上面相当,充填有碎石和粗砂,块石约占40%,充填物总含量约20%,空隙率约40%。
3、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1〕施工要求:工程实行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利用先进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优质、高速、低耗完成工程施工。明确管理责任目标,做到岗位明确,责任到人,对每个工序都进行层层落实,层层把关。
〔2〕质量目标:确保本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标准要求。
〔3〕工期目标:力争65天完本钱项试验工程施工。
〔4〕平安生产目标:杜绝重大伤亡、设备隐患、火灾事故,把各种平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创文明施工现场。
〔6〕效劳目标:与各方密切配合,为本项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7〕技术保证条件
①熟悉图纸、会审施工图,领会施工组织设计意图。提出主要材料、施工机具规格和需用量方案,并逐步落实供货单位及进场时间。
②对业主提供的坐标和水准点进行复核,做好控制桩位和半永久性水准点的布设,作出放线测量报告并及时与建设方会签。
③搭设施工临时设施,敷设现场临时水电供给管线。
④确定设备设置位置,按顺序组织设备就位安装。
〔8〕施工协调:
①积极参与包括业主、监理、设计、地质、施工等各方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②服从公安、环卫等政府部门的安排,认真处理好与周边单位的关系,减少外来干扰,把主要精力投入施工,决不能因外界矛盾而影响施工。
③及时协调各班组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9〕施工工艺:按地表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组织施工。
〔10〕测量放样:
开始施工前,工程部组织测量人员对业主所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及其成果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进行控制桩加密,并形成测量成果,作为以后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并对拟使用于工程的测量器具进行检查,确保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并且要求测量人员持证上岗。
4、施工平面图布置
根据图纸里程,在洞口上方图纸范围内平整场地,修好临时施工便道,坡度适宜钻机进入施工场地,浆液制备放在三道河子大雅河特大桥37#挖井根底大里程右侧20m平台上。
二、试验目的
结合1#、2#探井开挖揭示情况及2021年初步注浆试验情况,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注浆存在巨大困难,为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进口岩堆注浆工艺和施工参数,编制大前石岭隧道进口岩堆地表注浆方案,其试验目的如下:
1、在孔隙率大、石块块径大及硬度大的岩堆中进行成孔试验,确定最终的成孔工艺;
2、注浆采用袖阀注浆工艺,地表注浆外部帷幕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试验确定双液浆的最正确配合比;帷幕内部采用普通水泥浆、硫铝酸盐水泥浆,通过试验确定浆液的最正确配合比;
3、通过试验确定内部注浆材料〔普通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确定注浆时间和注浆压力等技术参数;
4、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注浆方法、浆液变换等;
5、通过试验,确定在满足设计注浆孔间距、深度条件下的注浆量;
6、通过试验确定机械设备及人员安排。
三、试验的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21〕;
2、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修订版〕;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