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日常土地测绘操作规程〔试行〕
为进一步标准生产,提高测绘成果质量,更好地实现公司质量目标,特制定本规程。
一、土地测绘作业流程
土地测绘应按托付受理、工程备案及数据下载、分析设计、实施测绘、权属调查〔市国土局权属调查科〕、确权后内业数据处理、成果整理、检查审核、成果装订、成果备案、成果领取、归档入库共十二个步骤进展操作,特别状况除外。
二、托付受理
1、全部测绘工程均应办理托付登记手续后开头作业。
2、受理托付测绘时,由托付单位〔人〕填写《土地测绘托付协议书》即测绘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受理人员应对合同填写内容进展指导和检查。
3、受理人员依据不同的测绘类型,按杭州市国土局规定的收件要求收取测绘所需资料并审核,确保收取纸质资料的正确、齐全、清楚;因特别状况缺件登记的,需做好记录,由受理人员负责缺件补收工作。对电子文档的收取依据公司
〔所〕《对电子文档的收件与审核的初步方案》执行。
4、合同签订前,受理人员依据托付方要求与作业队沟通,了解大致工作量,确定合同履约时间;并将合同所涉费用、履约时间及双方需尽的义务告知托付方,双方达成全都
意见后,受理人员签订合同。三、工程备案及数据下载
合同签订后,受理人员运用《杭州市日常土地工程申请
系统》依据工程用地信息填写《杭州市日常土地测绘工程工作连接申请表》,将含有下载数据范围的刻录光盘与其它相关资料一起送至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进展工程备案及数据下载。
四、分析设计
1、依据测绘工程的工作量、测绘周期,结合队员工作状况合理安排、组织生产;指定工程负责人,由其负责测绘工程日常联络及技术问题的收集、归纳,确保技术问题处理到位。
2、工程负责人依据下载数据,打印工作底图,对测绘工程进展初步分析,了解测绘类别、测绘目的及托付单位的需求。
3、各类测绘工程分析具体要求
征地放样资料改为宗地测绘工程〔初始登记〕应对测绘工程的收件资料进展分析:
核对工程用地面积,假设面积大于6公顷,则该工程为报省审批工程,需供给用地审批意见书;
核对合同有无商定交地时间,假设有商定,则需供给交地协议书;
核对合同是否有共有权人,假设有,需供给明确持证人的意见;
是成立工程公司签订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的,需供给土地受让人调整的市国土局简复单及公司最股权构造的工商查档证明材料或工程公司股权未变化的承诺书;
已有标准地名的,供给门牌证明。
单位历史遗留问题无用地审批资料的测绘工程〔初始登记〕应对测绘工程的收件资料进展分析:
假设地上建筑物经规划部门审批过,则需供给建筑规划工程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或勘测红线;
如房管部门查档红线、建筑规划工程许可证等注记名称与现申请确权土地使用者名称不符的,需供给历史沿革变更状况依据。
变更测绘,应分析变更的缘由、变更的具体状况、原发证及产权来源状况等,并查阅原测绘成果资料,对原测绘成果依据的文件、规定等进展分析,做到变更有合法依据。
4、作业员在进展工程分析时应依据托付方供给的图纸及国土局下载数据打印的工作底图作为原始工作草图。
5、工程分析过程中,应严格依法测绘,做到技术处理有依据;对标准及有关文件未作规定的,准时与市国土局发证科及权属科人员联系沟通,请示明确。
五、外业施测
1、空间参照系
平面坐标系统承受杭州坐标系;高程系统承受正常高系统;
高程基准承受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外业数据采集
现场踏勘
在查阅工程下载数据、宗地范围内房产信息等相关资料的根底上,绘制外业草图,由第一测绘人员实地了解工程用地范围和现场的通视条件,初步拟定掌握网布设技术方案。外业草图需准确标注本宗地及宗地外30-50米内相邻宗地的单位名称、地物、地貌等〔如房屋幢号和层次注记、广场、公园、道路、桥梁、河流名称及流向等〕加绘红线范围外50米的范围线〔【次重错漏〔8〕】未按规定测至宗地外30-50米〕。
掌握测量
掌握网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掌握点应按相应标准埋设固定标识。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作为测量误
差的允许值。测前制定掌握网布设技术方案。〔【重错漏〔1〕】掌握网布设不符合施测要求〕掌握点尽量承受固定标志,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应以水泥钉、刻十字或铆钉作其中心标志,周边用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轻错漏〔1〕】一、二级
图根导线点未按规定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图根平面掌握网可用GPS〔包括GPS—RTK〕、附合导线、结点导线网等方法布测。
GPS—RTK图根掌握测量
对每个图根掌握点均应独立测定两次,在每次测定时应重对中、臵平三角架或对中杆。图根点两次测定X、Y坐标值的较差均应不超出〒5厘米,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量成果。
图根导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