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实训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使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应用领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
为期两周,共计10天。
三、实训对象
本实训面向工程测量专业全体学生。
四、实训地点
学校工程测量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
五、实训内容
1.基本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1)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2)角度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3)距离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2.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
(1)建筑物轴线及基础放样
(2)道路、桥梁放样
(3)竣工测量
3.地形图测绘及地形分析
(1)地形图测绘原理及方法
(2)地形分析及应用
4.常用工程测量软件操作
(1)AutoCAD绘图软件
(2)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六、实训安排
1.第一周:基本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1)第1天: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2)第2天:角度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3)第3天:距离测量原理及仪器操作
2.第二周: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地形图测绘及地形分析、常用工程测量软件操作
(1)第4天:建筑物轴线及基础放样
(2)第5天:道路、桥梁放样
(3)第6天:竣工测量
(4)第7天:地形图测绘原理及方法
(5)第8天:地形分析及应用
(6)第9天:AutoCAD绘图软件操作
(7)第10天: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
七、实训方法
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及方法。
2.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测量仪器,完成各项实训任务。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八、实训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60%)
2.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3.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
九、实训总结
1.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对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今后实训提供借鉴。
4.对实训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确保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实训预期效果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工程测量任务。
3.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了解工程测量的应用领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次工程测量实训,使学生全面提高工程测量专业素养,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2篇
一、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工程测量实训,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今后从事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
本次实训时间为两周,共计10天。
三、实训内容
1.工程测量基本知识
(1)测绘学基本概念、测绘学发展历程、测绘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测量误差及其分类、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测量误差的消除与控制。
(3)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2.工程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平面控制点的观测与计算。
(2)高程控制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的布设、高程控制点的观测与计算。
3.工程地形测量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比例尺、图式、注记等。
(2)地形测量基本方法: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3)地形图绘制: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地形图。
4.工程施工测量
(1)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
(2)施工控制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点的布设、施工控制点的观测与计算。
(3)施工变形观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四、实训方法
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测量仪器的操作演示。
3.实践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如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五、实训步骤
1.准备阶段
(1)学生了解实训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2)教师讲解实训要求、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水准仪、一台经纬仪、一台全站仪。
2.理论学习阶段
(1)教师讲解工程测量基本知识。
(2)学生自学相关教材,巩固理论知识。
3.实践操作阶段
(1)学生进行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全站仪测量等实际操作。
(2)教师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