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0课综合所学建网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的网络硬件和连接方式。
2.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硬件设备,组建具有直播功能的小型网络。
3.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熟悉常用的网络硬件和连接方式。
2.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硬件设备,组建具有直播功能的小型网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探究不同接入方式的特点,模拟实现具有直播功能的小型网络。
2.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网线、无线路由器、网络摄像头等硬件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顾之前所学的互联网基础知识,导入本节课内容。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回顾单元已学习内容,展示校园活动情境,引出本课主题:搭建一个小型网络,实现对校园运动会、读书节等活动进行直播。
【学生活动1】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单元内容,明确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回忆之前所学的网络协议和网络通信工作原理的知识,为学习本节课做好准备。
新知探究
一、网络直播常用的硬件
【教师活动2】通过展示实物、播放视频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展示、介绍网络直播常用的网络硬件和功能:网络摄像头可以拍摄视频,计算机可以充当直播服务器或者观看设备,路由器、网线可以连接各种设备等。
【学生活动2】通过教师展示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功能。
【教师活动3】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学习活动一。
1.依据搭建具有视频功能的小型网络的需求,选择硬件设备,填写硬件设备记录单。
2.是否需要无线路由器?为什么?
【学生活动3】合作完成学习活动一,认识常用的网络硬件,依据需求选择硬件设备并记录它们在直播网络中的作用,并讨论是否需要路由器和理由。
【教师小结】本课所搭建的网络是一个简易的小型局域网,其所能提供的直播服务,主要针对局域网内设备。若想在更大范围提供直播服务,则需要考虑设备、技术、法律法规很多因素。需要无线路由器,因为用它可以方便地把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连入直播网络。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常用的网络硬件,了解它们的功能,根据需求分析能够选择合适的网络硬件。
二、连接方式
【教师活动4】介绍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网络设备的连接通常分为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两种。一般来说,有线连接更加稳定,但布线等操作相对烦琐;无线连接相对便捷,但稳定性稍差。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二,为上个活动选定的硬件设备确定连接方式,并填写连接方式记录单。
【学生活动4】合作完成学习活动二,小组讨论确定硬件设备连接方式。
【教师活动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小结】直播设备要被其他设备访问,有线连接更稳定。观看设备需要更便捷使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教师活动6】组织学生合作完成硬件设备的连接。
【学生活动5】小组完成硬件设备的连接。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逐步熟悉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完成网络硬件设备的连接。
三、设置网络参数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学习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网络参数的设置。
【教师活动7】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负责直播的计算机,拍摄不同场地的网络摄像头,应使用IP的地址类型和理由。
【学生活动6】合作讨论负责直播的计算机,拍摄不同场地的网络摄像头,IP地址应使用的类型并记录理由。
【教师小结】对于服务器等专用网络设备,需要被其他设备访问,因而一般使用静态IP地址。
【教师活动8】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用来观看活动的设备的IP地址应使用的类型和理由。
【学生活动7】合作讨论用来观看活动的设备的IP地址应使用的类型并记录理由。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连接路由器后,计算机等设备就会获得一个IP地址,同时每次连接可能得到不同的IP地址,因而被称为动态IP地址。
【教师活动9】提供相应的操作资料,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给无线路由器设置密码等方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学生活动8】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资料,合作完成无线路由器密码的设置。
【教师小结】密码设置原则:要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别人看来杂乱无章,自己却很容易记忆;定期更换密码等。
【教师活动10】引导学生合作完成测试直播所需主要设备是否正确接入网络。
【学生活动9】合作完成直播所需主要设备是否正确接入网络的测试。
【教师小结】ping一下网络设备的IP地址就能知道设备是否已正确接入网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熟悉相关网络参数的设置,并逐渐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
应用提升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应用提升,思考如何实现不同位置的人观看直播。
【教师活动11】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想让学校里位于其他房间的老师和同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