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5课展示数字作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分享数字作品的途径,能够分享自己的数字作品。
2.通过在班级展示自己的数字作品,锻炼表达能力。
3.了解作品评价和展示的标准,能够依据评价表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展示数字作品的多种途径,会分享和展示数字作品。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清晰阐述自己的数字作品,学会评价他人的数字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回顾制作的数字作品
【教师活动1】展示学生制作的作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制作了不同主题的数字相册和数字小报,这些数字作品都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一类或多类元素集合成为一个文件,集中表现主题、传达想法。
【学生活动1】欣赏作品,回顾前两节课制作的作品。
数字相册数字小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回顾学生制作的数字相册和数字小报作品,进一步认识数字作品的特点,为后面的分享作品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
二、分享数字作品
(一)数字作品的分享途径
【教师活动2】数字作品除了可以表达我们的思想,还可以发布和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欣赏或交流学习。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或参与过哪些数字作品的分享呢?
继续追问:你想通过什么途径分享自己创作的数字作品?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一的“议一议”。
【学生活动2】讨论数字作品的分享途径,并完成“议一议”。
【教师活动3】与学生互动,归纳分析作品的分享途径。
1.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作品的途径。
2.梳理讨论结果:这些分享作品的途径中,既有线下直接展示,如U盘复制或上传到教师机在班级直接展示;还有采取线上方式,在班级群、云平台中分享交流。
3.继续提出问题:分析线上和线下展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一的“连一连”。
【学生活动3】分析思考,完成学习活动一的“连一连”。
【教师活动4】展示学生“连一连”的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
【学生活动4】学生交流汇报。
(二)上传作品到教师机
【教师活动5】演示并指导学生将数字作品上传到教师机。
【学生活动5】观看教师演示,参考学习活动一“做一做”中的图示,挑选一个自己创作的数字作品,进行上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分享数字作品的途径,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不同的分享途径,并引导学生知道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确定分享作品的途径,并上传自己的数字作品,为接下来的作品展示评价做好准备。
三、展示数字作品的准备活动
(一)了解作品评价和展示的标准
【教师活动6】提出问题:展示活动开始前应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大家的作品和展示的情况呢?出示学习活动二的“认一认”。鼓励学生组内交流,修改完善评价标准。
【学生活动6】浏览作品评价表和展示评价表,化身“小评审官”和小组内成员对两个评价表中的评价标准进行讨论交流与修改完善。
【教师活动7】组织学生交流,确定两个评价表最终的评价标准,并强调展示时既要对制作的作品本身进行评价,也要对展示者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7】进一步明确作品评价与展示的要求。
(二)确定作品讲解的内容
【教师活动8】我们在班级中展示数字作品时,也要对作品进行讲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内容和创作过程等。提出问题:应该着重介绍哪些内容?组织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二中的“填一填”。
填一填:展示数字作品时,应该着重介绍哪些内容?先在思维导图中进行简单梳理,然后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8】“小讲解员”和小组成员们从作品的展示内容角度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学习活动二中的“填一填”。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作为“小评审官”和“小讲解员”从评审聆听者和展示汇报方的角度分析问题,了解作品评价和展示标准,知道展示作品时应着重阐述的内容。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了解怎样展示才是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评审能力。
四、班级展示自己的数字作品
(一)展示数字作品
【教师活动9】出示学习活动三的“做一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展示。
【学生活动9】进行展示汇报。
(二)评价数字作品
【教师活动10】出示学习活动三的“评一评”,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出作品中值得借鉴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同学进一步修改、完善数字作品。
小讲解员:______________ 小评审官:______________
评价标准
评价星级
作品内容
主题突出
☆☆☆☆☆
画面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