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玻璃基础知识及生产流程培训测试题(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33.26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6.7千字
文档摘要

玻璃基础知识及生产流程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A.二氧化硅

B.碳酸钙

C.碳酸钠

D.氧化镁

答案:A。玻璃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其中二氧化硅是最主要成分,它赋予玻璃基本的骨架结构等性质。

2.普通平板玻璃按厚度可分为不同规格,其中常用的建筑用平板玻璃厚度一般为()

A.2-3mm

B.3-5mm

C.5-6mm

D.6-8mm

答案:B。3-5mm的普通平板玻璃在建筑中应用广泛,如一般的窗户玻璃等。2-3mm相对较薄,多用于一些特殊装饰等;5-6mm及6-8mm用于对强度等要求更高的场合。

3.下列哪种玻璃具有单向透视性()

A.钢化玻璃

B.中空玻璃

C.镀膜玻璃

D.夹层玻璃

答案:C。镀膜玻璃通过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改变了玻璃的光学性能,能实现单向透视效果,即从一侧看过去像镜子,另一侧则能清晰看到对面。钢化玻璃主要是强度高;中空玻璃主要是保温隔热隔音;夹层玻璃主要是安全性好。

4.玻璃生产中,纯碱的作用是()

A.降低玻璃的熔点

B.增加玻璃的透明度

C.提高玻璃的硬度

D.增强玻璃的韧性

答案:A。纯碱(碳酸钠)在玻璃生产中作为助熔剂,能降低玻璃原料的熔点,使玻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熔化,从而节约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

5.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玻璃液是漂浮在()表面成型的。

A.锡液

B.汞液

C.铅液

D.锌液

答案:A。浮法玻璃生产是将玻璃液漂浮在熔融的锡液表面,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玻璃液在锡液面上摊平、展薄,最终形成平整的玻璃带。汞液有毒且性质不适合;铅液和锌液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也不满足浮法成型的要求。

6.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中,关键的步骤是()

A.配料

B.加热

C.淬火

D.退火

答案:C。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点后进行快速均匀的冷却(淬火),使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内部形成张应力,从而提高玻璃的强度和安全性。配料是基础准备;加热是为淬火做准备;退火是消除内应力,不是钢化的关键步骤。

7.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越小,说明玻璃()

A.越容易因温度变化而破裂

B.越不容易因温度变化而破裂

C.导热性能越好

D.硬度越高

答案:B。热膨胀系数反映了物体由于温度改变而有胀缩现象,热膨胀系数越小,玻璃在温度变化时尺寸变化越小,也就越不容易因温度变化产生过大应力而破裂。热膨胀系数与导热性能和硬度没有直接关系。

8.以下哪种玻璃最适合用于汽车挡风玻璃()

A.普通平板玻璃

B.钢化玻璃

C.夹层玻璃

D.中空玻璃

答案:C。夹层玻璃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当玻璃受到撞击破碎时,碎片会被粘在中间膜上,不会飞溅伤人,能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所以最适合用于汽车挡风玻璃。普通平板玻璃强度低;钢化玻璃破碎后呈颗粒状,可能会影响视线;中空玻璃主要用于建筑保温,不适合汽车挡风玻璃的要求。

9.玻璃生产中,石英砂的粒度对玻璃质量有影响,一般要求石英砂的粒度范围是()

A.0.1-0.5mm

B.0.5-1mm

C.1-2mm

D.2-3mm

答案:A。合适粒度的石英砂能保证玻璃原料的均匀混合和反应充分,0.1-0.5mm的粒度有利于在玻璃熔制过程中与其他原料充分融合,保证玻璃质量。粒度太大不利于反应,粒度太小可能会增加粉尘飞扬等问题。

10.中空玻璃中间的气体层一般采用()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玻璃发生化学反应,且导热系数比空气低,能更好地提高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氧气有氧化性,可能会对玻璃和密封材料有影响;二氧化碳可能会与玻璃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虽然空气也常用,但氮气性能更优。

11.玻璃的透光率是指()

A.透过玻璃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B.玻璃吸收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C.玻璃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透光率是衡量玻璃透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定义为透过玻璃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吸收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是吸收率;反射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是反射率。

12.下列玻璃生产工艺中,属于化学强化的是()

A.风冷钢化

B.液冷钢化

C.离子交换法

D.热弯钢化

答案:C。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将玻璃在熔盐中进行离子交换,使玻璃表面产生压应力,属于化学强化方法。风冷钢化和液冷钢化是通过物理的快速冷却方式使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