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 重力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pdf
文件大小:266.8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7.63千字
文档摘要

7.4重力教学设计

课题7.4重力单元第七章力学科物理年级8

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4节内容,重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教材从生

教材

活现象引入,介绍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和重心。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帮助

内容

学生理解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重心的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

分析

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2022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了解其在日常生

新课

活中的应用;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根据数据分析出物体所受的

标要

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能运用公式G=mg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

状、材料均有关。

物理观念:

1.能从本质上理解重力是因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明确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形成“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观念,熟练运用公式G=mg对物体重力或质量进

行计算;

3.建立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以及重心的科学概念,并能运用这些观念解释生活中如物体下

落、重垂线校准等常见现象。

科学探究:

1.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学会依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

学习计、钩码等),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目标

2.能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列表分析、绘制图像等方法处理数据;

与核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深入讨论与分析,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心素

养科学思维:

1.在学习重力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从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构建完整的重力知识体系;

2.学会运用比值定义法理解g的物理意义;

3.在解释生活中的重力现象时,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不弄虚作假;

2.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培养对生活中

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树立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对力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知晓力的三要素等基

础知识,这为学习重力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受重力作用的现象(如物

学情体掉落)有较多直观感受,但尚未从科学角度深入理解重力的本质、规律及应用。由于该阶

分析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对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准确含义以及重心概念等

较为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借助大量具体实验、实例和直观演示来

辅助学习。

重点1.重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符号);

2.探究并掌握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定量关系(G=mg),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

3.理解重力方向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明晰重心的概念,尤其是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

难点1.精准理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内涵,区分其与“垂直向下”的差异;

2.科学设计并顺利实施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深入领会物体重心位置与形状、材料之间的复杂关系。

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钩码、细线、重物(如螺母)、质地均匀的规则物体(直尺、圆

准备球)、多媒体课件(包含重力相关现象视频、实验演示动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