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原子结构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四部分内容。第
一部分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地介绍了原子的大小
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点。为了说明离子
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离子的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
电子的排布”部分。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
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
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
质量。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O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素养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原子是由居其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的。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
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近、现代原子的认识模型发展过程及相关理论。
[引入]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对原
子的认识不断深入,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在被逐步的揭示出来。
二、进行新课
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学
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过渡]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
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
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情景展示]一、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1
二、几种原子的构成:
[知识拓展]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观点,认为原子是实心的不可分割的小球。后来科学家们对原子
的结构进行了多种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行星结构模型、中性模型、实心带电球模型、葡萄干蛋
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等多种模型结构,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人类研究原子结
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问题探究]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数目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讨论]学生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学生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学生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但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
氢原子无中子。
[继续探究]原子中有带电荷粒子吗?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交流讨论]学生1: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
不带电荷。学生2: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中,质子带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原子核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