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物理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教案2025秋.pdf
文件大小:7.19 M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2.67万字
文档摘要

⑤⑥⑦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

生1:第①个图错误是把温计感温泡置于容器底部.

生2:第②个图错误是把温计感温泡置于容器侧壁.

生3:第③个图错误是温计感温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生4:第④个图正确.

生5:第⑤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生6:第⑥个图正确.

生7:第⑦个图中间一个是正确的,上下两个是错误的,因为读温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并归纳“温计的使用规则”.

归纳:温计的使用归则:

1.温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器壁.

2.温计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例题(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计的

分值分别是、,指示的示数分别为、

1o

2

o

3o

4o

5O

解析:甲图的示数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10小格,则该温计每小格表示(20°C

?10°C):10二1°C,即分值为1°C.

乙图中的刻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值为

(20°C~10°C)二2°C,即分值为2°C.读数时,应先判断“0”刻的位置,以判断示数是零

上温还是零下温.观察甲图,其刻值从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在图示刻的下方,示

数为零上温.液柱在10°C以上6小格处,每小格表示1°C,即10°C以上6°C,所以读数约为16°C.

观察乙图的刻值,数值从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在图示刻的上方,示数为零下温.

液柱在-10°C以下4小格处,每小格表示2°C,即液柱在-10°C以下8°C,读数应为-18°C.

答案:1^2^160018。。

四、拓展: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师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多媒体课件):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实验室用温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

4

要先甩一甩?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教师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计更细,而且在感温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

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感温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

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范围为35°C?42°C,分值为0.1°C?

2测.体温时,感温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

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

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

银再回到感温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计不允许甩,也

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课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