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细胞所生活的环境.pptx
文件大小:3.22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3.03千字
文档摘要

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演讲人:2025-05-26

目?录CATALOGUE02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01细胞外液组成与功能03物质交换与细胞代谢04细胞间信号传递方式05疾病与内环境失衡06实验技术与环境研究

细胞外液组成与功能01

血浆的成分与运输作用血浆蛋白脂质与脂溶性物质无机盐与糖类激素与维生素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具有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免疫防御等多种功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为细胞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生物分子的原料。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同时也是一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载体。调节细胞代谢和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组织液的物质交换功能氧气与营养物质供给组织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扩散作用供给细胞,支持其生命活动胞间信号传递组织液中的激素、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通过扩散或受体介导的方式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代谢产物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组织液排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清洁。内环境稳定调节组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度等保持相对稳定,为细胞提供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

淋巴液的免疫防御角色淋巴细胞与免疫应答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和异常细胞。01过滤与净化作用淋巴液经过淋巴结时,其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和细胞残骸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起到净化作用。02免疫因子与免疫调节淋巴液中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具有直接杀伤病原体的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03抗肿瘤作用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和免疫因子能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阻止肿瘤的转移和扩散。04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02

温度平衡的生理控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产热与散热平衡温度感受器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寒战、皮肤血管收缩等减少散热,而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等增加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分布于皮肤、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温度感受器,能够感知体内外温度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进行相应调节。

pH值动态稳定途径酸碱平衡调节通过呼吸、肾脏排泄和离子交换等方式,调节体内酸碱度,维持pH值在7.35-7.45之间。缓冲对作用细胞内外H+浓度调节血浆中含有多种缓冲对,如碳酸氢钠/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等,能够中和进入体内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减轻pH值波动。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如钠泵)通过主动转运,维持细胞内外H+浓度差,保证细胞代谢正常进行。123

渗透压反馈调节系统渗透压感受器晶体渗透压维持抗利尿激素调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知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神经-内分泌系统。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降低血浆渗透压;反之则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如钠离子、氯离子等)对维持血浆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其浓度变化会影响血浆渗透压,从而引发相应的调节反应。

物质交换与细胞代谢03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01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由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物质等。02协助扩散物质在细胞膜上通过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行扩散,仍需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但不消耗能量,如离子、葡萄糖等。

主动运输的能量依赖细胞通过消耗能量,直接利用ATP分解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如钠离子、钾离子的主动转运。初级主动转运细胞利用初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梯度,通过物质与离子的耦联运输实现其他物质的逆浓度梯度转运,间接消耗能量。次级主动转运

胞吞胞吐的大分子转运细胞通过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包裹进入细胞内,如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细胞摄入营养物质等。胞吞细胞通过膜外凸形成囊泡,将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排出细胞外,如细胞分泌物质、细胞排泄废物等。胞吐

细胞间信号传递方式04

激素的远距离调控激素的灭活与排泄激素在血液中运输到靶细胞后,会被酶灭活或经尿液、胆汁等排泄。03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02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激素合成与释放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体液中,通过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到靶细胞。01

神经递质的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储存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囊泡中合成并储存。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重摄取神经递质的种类与功能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重摄取或酶解失活。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等,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123

细胞因子的局部通讯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