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2 第九章 第1课时 两个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DOCX
文件大小:550.34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1.2万字
文档摘要

[教师备选资源]

新高考卷三年考情图解

高考命题规律把握

1.常考点: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二项分布、期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借助分布列及其期望对实际问题作出决策.

2.轮考点:计数原理、古典概型、二项式定理、正态分布.

计数原理常与古典概型结合命题;二项式定理主要考查通项公式及其原理;对正态分布的考查,可能单独考查也可能在解答题中出现.

第1课时两个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

[考试要求]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3.会用两个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两个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

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分步乘法

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名称

定义

排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组合

作为一组

3.排列数、组合数的定义、公式、性质

排列数

组合数

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

公式

Anm=n(n-1)·(n-2)·…·(n-m

Cnm=AnmAmm=1m![n(n-1)·(

性质

Ann=n

0!=1

Cnn=1,C

[常用结论]

排列数、组合数常用公式

1Anm

2Anm

(3)(n+1)!-n!=n·n!.

4kCnk=

5Cnm

一、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 ()

(2)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中,每类方案中的方法都能直接完成这件事. ()

(3)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中,每个步骤中完成这个步骤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4)两个组合相同的充要条件是其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

[答案](1)×(2)√(3)√(4)√

二、教材经典衍生

1.(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11习题6.1T2

A.12条B.15条C.18条D.72条

C[若路线为甲乙丁,则有3×2=6(条);若路线为甲丙丁,则有3×4=12(条),故共有6+12=18(条).故选C.]

2.(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19例4改编)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选3个数字,可以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的个数为()

A.52 B.56

C.48 D.72

A[当个位为0时,共有A52=5×4=20(个);当个位不为0时,共有A21A

3.(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27习题6.2T13改编)从2名女生,4名男生中选3人参加学科竞赛,且至少有1名女生入选,则不同的选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6[法一: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只有1名女生入选,不同的选法有C21C4

法二:从6人中任选3人,不同的选法共有C63=20(种),从6人中任选3人都是男生,不同的选法有

4.(易错题)(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12习题6.1T8改编)

1024625[五名学生参加四项体育比赛,每人限报一项,可逐个学生落实,每个学生有4种报名方法,共有45=1024(种)不同的报名方法.五名学生争夺四项比赛的冠军,可对4个冠军逐一落实,每个冠军有5种获得的可能性,共有54=625(种)获得冠军的可能性.]

考点一两个计数原理及综合应用

[典例1](1)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处出发,先到F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24B.18C.12D.9

(2)(2025·重庆模拟)用四种不同的颜色给如图所示的六块区域A,B,C,D,E,F涂色,要求相邻区域涂不同颜色,则涂色方法的总数是()

A.120 B.72

C.48 D.24

(3)已知abc表示一个三位数,如果满足ab且cb,那么我们称该三位数为“凹数”,则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凹数”共________个(用数字作答).

(1)B(2)A(3)240[(1)由题意可知E到F共有6条最短路径,F到G共有3条最短路径,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共有6×3=18(条)最短路径.

(2)根据题意,先涂区域C,D,E,F四块,

(i)若涂区域C,D,E,F用了4种颜色,则有A44=24(种)方法,然后涂区域A,

①区域A,D同色且区域B,C同色;②区域A,D同色且区域B,F同色;③区域A,F同色且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