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目录CONTENTS02素养目标的一体化01引言03真实情境的一体化04核心问题的一体化05可视评价的一体化
01引言PART
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教服学促成长素养目标一体化课堂构建一体化实践新课标强调教需服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目标为引领,整合教学与评价,构建一体化课堂,确保教、学、评协同增效。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使教学与评价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一体化实践,实现教学评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素养目标情境任务评价素养目标融合三维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制定一体化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方向。01真实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建构。02核心任务设计进阶任务群,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升解决复杂任务能力。03可视评价构建简易评价量表,明确评价维度,以评促教、学、育人,验证目标达成。04
一体化课堂样态构建课堂样态素养目标真实情境核心任务可视评价构建以素养目标为导向、真实情境为载体、核心任务为驱动、可视评价为反馈的一体分解细化素养目标,确保每一教学环节都紧扣在核心目标上,强化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创设连贯有序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设计逻辑关联的任务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促进思维进阶与能力提升。实施简易评价量表,即时反馈学生表现,促进自我反思与调整,确保教学评一致高效。
02素养目标的一体化PART
核心素养导向新课标强调,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制定教学目标。这意味着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更需注重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传统的教学目标常从三维角度划分,而现今强调的多维共享素养目标则是将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价值观等要素有机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是考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关键。这一过程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化素养目标拟订素养目标一体化指引教·学·评制订育人目标一体化素养目标的拟订旨在回归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从原先三维目标各自为政的割裂状态,转向多维共享的核心素养培养,确保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连贯性。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将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转化为指向教、学、评一致的素养目标。一体化的素养目标遵循“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理念,明确“教什么”“学什么”“评什么”的方向和靶心,为具体教学任务、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提供指引。
素养目标引领教学评引领教·学·评素养目标作为教学、学习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共享关系,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确保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订代理目标代理目标以“经历/通过……(行为条件即学习方法或学习过程),习得(行为动词如列举、描述、归纳、说明等)……(行为表现),形成/学会……(结果)”的叙写方式。整合三维目标通过明确学生在情境问题解决和活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及水平要求,使用“列举、分析、归纳、说明”等更为具体的行为动词,共同勾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03真实情境的一体化PART
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建构知识运用水平生活出发契合度低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决定性影响,它决定了学生能否主动建构知识,以及所学知识是否可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知识运用水平,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符合心理需求和知识水平,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较高虚构成分,往往仅关注达成知识目标,而忽视了与教学目标、任务之间的契合度问题。
一体化真实情境创设从纵向追求结构化序列化,强调情境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内在逻辑性,有一条显性的主线层层推进,贯穿始终。结构化序列化从横向看,情境的创设需要依据素养目标,确保情境与目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和高度一致性,引发任务和标准。以《头脑特工队》影片为主线,莱莉情绪小分队对应情绪类型目标,情境材料层层推进,活动议题融合,构建统一整体。素养目标一体化真实情境与任务、表现标准保持连贯,有一条隐性的主线前后呼应,确保情境的适切性和任务的准确性。真实情脑特工队
情绪类型议题融合角色扮演情绪调控情绪感受情境与素养目标对应通过莱莉情绪小分队,列举情绪类型,分析影响因素及作用,明确“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理念。通过莱莉在不同情绪掌舵下的体验,归纳青春期情绪特点,体会不同情绪带来的不同感受,说明正确面对青春期情绪的意义。通过担当莱莉的情绪总管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