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概念教学下写作过程支架开发与运用.docx
文件大小:23.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4.3千字
文档摘要

大概念教学下写作过程支架开发与运用

大概念教学已然成为当下课改一个热点,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可以以各种形式体现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大概念教学?因其能引导学生像专家那样思考,逐步形成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专家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性、关联性、情境性。[2]怎样进行大概念教学?理解大概念要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案例中不断经历归纳和演绎的动态过程。[3]

王荣生指出:“支架不会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支架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发力点,提升写作的效率和达成度。写作支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主次支架、过程支架、功能支架,其中过程支架分为构思支架、表达支架和评价支架。5大概念教学的写作过程支架开发、应用应贯穿构思、表达、评价全过程。

写人记事是初中记叙性文章写作一大类型。对学生写人记事作文能力的培养要从细节处抓起,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修辞等方面进行分类训练。为什么要着重训练描写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动作,通常表现人物的情绪、情感、心理等,而这和文章的主旨息息相关。

一、确立“人物动作描写”写作大概念

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概念为本教学,分为引导式教学与演绎式教学,以引导式教学为主。[引导式教学相当于归纳式教学,就是先不给大概念,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问题、资料等,分析、归纳出大概念。但是,作为教师,大概清楚“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大概念,会更有方向找寻相关文本资源供学生阅读、分析、提炼,这是演绎思维;但在教师搜寻文本资源时,也可能会扩充、调整原来的大概念,这是归纳思维。

写作大概念和写作技巧会不会有区别?比如,有一线教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人物动作描写的几大技巧一一精准锤炼动语,给动作“量体裁衣”;善用修饰词语,让动作“活灵活现”;巧妙运用修辞,替动作“涂脂抹粉”;分解细化过程,使动作“连贯成像”;整合肖像神态,令动作“绘形绘色”。大概念的“大”,不是“庞大”“宏大”,而是“核心”与本质。写作技巧和写作大概念的区别也在于此。写作大概念因为体现了写作的本质,理解了写作的意义,所以能“迁移”。就如上面五条写作技巧,学生如果理解不了写什么人用什么技巧才最合适,那么就不足以成为写作大概念,写作技巧便成为“惰性知识”,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领悟不到人物动作描写的精髓。

语文新教材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与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合并,专题名改为“写出人物特点”。[]综合老教材两个专题的写作知识可知,描写人物的动作,目的是写出人物的特点,进而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这是动作描写的本质。通过多种动作描写技巧,为的是塑造出清晰、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等,进而表达自己或“我”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搜寻阅读资源时可以大致确定人物动作描写的大概念群一真实表现人物某种心理、性格、精神等:分解细化动作;巧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搭配相关动词;动作前后加上表情、姿态等;配合动作,描摹肖像神态。

二、高通路迁移之“从具体到抽象”:文本资源提炼、印证大概念

高通路迁移的机制是“具体抽象具体”,也就是说要从很多具体的案例中抽象出一个原理,再用这个原理指导下一次任务的完成。[大概念教学的学习机制是高通路迁移。[12]因此,“从具体到抽象”是高通路迁移的第一步。因为前面我们已经提前得知了写作大概念,可以循着大概念找文本资源印证。

1.整合教材内外资源,印证人物动作描写大概念

《骆驼祥子》中老舍对祥子“买车”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不少的动作描写,以生动呈现祥子的内心状态,使其栩栩如生。可以“拿来”使用,印证“分解细化动作,表现人物某种心理、性格、精神等”这一大概念。比如当祥子用三年积攒的钱买到了人生第一辆人力黄包车时那种按捺不住的激动心情如何表现,才能符合祥子的性格特质,老舍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真实而自然的祥子跃然纸上。“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哆嗦”兴奋到手在颤抖,一“揣”一“拉”动作坚定,“端详”“照照”再次确认买到车的真实性。一个贫苦的城市流民,那种历尽千辛万苦的辛酸,有克制的兴奋激动,读来令人动容。读者和人物产生极强的情感共鸣,离不开这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分解描写。

此外,还写了祥子在堕落后经过反思,打算努力自强,计划去找曹先生和小福子,认为必能一改颓势,获得成功。“这样计划好,他的眼亮得像个老鹰的眼,发着光向四外扫射,看见个座儿,他飞也似跑过去他一直跑到夜里一点才收车。”把祥子的眼睛比作“老鹰的眼”,突出其锐利、专注,再搭配动词“扫射”,和后面“飞”“跑到夜里一点”相呼应。后面写到,曹先生答应让祥子上他那里包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