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题知识点汇总
一、内容(情节)概括
(一)题目汇总: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唯有垂杨管别离》
2、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滴水之恩》
3、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洋葱》
4、作者喜欢看的“庭院中的光景”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庭院中的光景》
5、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6、阅读文章2-8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守桥》
(二)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先找人物再找事件,语言简洁排除细枝末节
2、概括事件:先找人物,再概括各个人物之间发生的事(人物是关键。)
二、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一)题目汇总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2、第二段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九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1、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细致描写了······细节,表现了(情感)······
2、动作描写:运用动作描写,抓住······动作(哪几个动词),生动细致地(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
3、语言描写:运用语言描写,写了(语言的内容)······,表现了(情感)
4、神态描写:运用神态描写,抓住人物······神态,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
三.从修辞、炼字角度赏析句子
1.有修辞,从修辞的角度;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情感。
①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说说文中的比喻句“谦卑的笑容等于”的含义。
③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那一刻,心上的茧壳偏偏剥落如花)
注意:这三个问题都是比喻句的赏析,但是题干的具体要求却不一样。
(2)运用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情感、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情感。
(3)其他修辞: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更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侧面烘托)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
反复——强调。
2、没有修辞,从传神的字词、句式或哲理的角度去赏析;
(1)炼字角度:解字+(解句)+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2)句式: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3)哲理: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四、题目的含义与题目的作用(妙处)
(一)题目汇总
1、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2、如何理解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2分)
(二)1、题目的含义(例如《背向大地的爱》)
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表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中心
2、题目的作用和妙处(根据具体的题目,这五点要有所取舍):
一看形式特色(引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二看感情基调(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温暖、悲伤)
三看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
四看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
五看情感主旨(揭示主旨、表达情感)
五、文中出现的某个人物的作用
题目示例:“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1、认真读一读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等)
2、情节上:交代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写······铺垫。
中心上:这个人物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丰富与凸显。
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