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本实验是对前面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性质的验证的巩固,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
的实验中,本实验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
择、装置的设计、收集方法等思路和方法,又加强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
实验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一一提出
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一一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
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素养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2.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制取时的注意事项。
【教具准备】烧杯、试管、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头滴管、乳胶管、单孔、双孔橡胶
塞各一个、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夹、玻璃片、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石
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馅水、火柴等。
【课前预习】
1.实验室制取C02常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CaC03+2HCl
CaC12+H20+C02f。
2.制取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2)装药品(先装大理石再倒稀盐酸);(3)固定
装置: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5)验满:用一根燃
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6)撤装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二氧化碳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的实验用品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教师请同学回答并板演。
知识点一、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原理:CaC03+2HClCaC12+H20+C02。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或如图2所示):
①发生装置:由于该反应是用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其
发生装置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②收集装置:C02能溶于水,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C02的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实验步骤:(简记为“查、装、液、塞、收、验”)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a.
常用方法:如图3所示,组装好仪器后,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里,然后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
如果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或者松开手,导气管口浸水的一端形成一段高于水面的水柱,则表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夏季气温较高时,可用酒精灯对容器微热。
课堂拓展:
实验室里常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其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0oNaOH易溶于
水,能配制成浓度较大的溶液,所以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用石灰水要合适些。
b.特殊方法:如图4所示,从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将长颈漏斗的下端封闭,然后可以按常
规方法检查;或将导管外端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到一定程度后,如果长
1
颈漏斗中液面下降,则说明气密性不好,如果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
③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④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导管的另一端伸入集气瓶底部并将反应装置固定好。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火焰熄灭,证明气体已集满。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把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拿起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向烧杯内缓慢倾倒
二氧化碳,如图所示,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熄灭。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馅水,然后各滴入广2滴石蕊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