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19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一一不识常见的设题陷阱
目录
01易错题简介
易错题型——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
易错原因——没有找到正的比对突破口
02易错题例析
03易错题攻略
【攻略一】比对“选项〃对文本“关键词语”的解读是否正。
【攻略二】比对“选项对文本“重要人物”的解读是否正。
【攻略三】比对“选项对文本的“时间地点解读是否正。
【攻略四】比对“选项对文本所涉“范围”的解读是否正。
【攻略五】比对“选项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是否正。
04易错题练习
★易错题型一一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辨析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最有效的方法是“比对法O
基于此,找到正的比对突破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在解题时,应侧重关注选项在哪些方面对文本
进行了误读。常见的选项设误方式主要集中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方面。
★易错原因一一
1.没有从人物性格事迹角度比对。
2.没有从关键词语角度进行比对。
3.没有从时间地点角度进行比对。
4.没有从分句之间关系进行比对。
5.没有从人事所涉范围进行比对。
(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褐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
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
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
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
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
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
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
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
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
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
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的一项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瞻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杀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曹
君没有听从叔瞻的建议。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
愿、。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
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
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1.比对关键词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
设误曲解文意
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方式
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
方法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如:
[原文](2022?全国乙卷)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