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李碧华《胭脂扣》;;第一节李碧华及其创作;一、李碧华生平简介;;李碧华认为,写小说是“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她不仅写小说,而且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娱乐更多的人。影响较大的小说有《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诱僧》等。
;李碧华的散文常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冷地看着世人做戏。以小民的角度,在小事情中看到可笑或可叹或可悲或可怜的一面。代表作品有《水云散发》《绿腰》《鸦片粉圆》《缘分透支》。
;三、影响李碧华创作的主要因素;第二节跨界穿越的传奇叙事;一、传奇性的叙事模式;;李碧华笔下的故事有的取材于社会现实,是反思当下的现代寓言,如《胭脂扣》《生死桥》等。有的取材于古代典籍,是转换主题的故事新编。如根据《白蛇传》改编的《青蛇》,映射出现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博弈。《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将千古淫妇出轨的故事演绎成不幸女子寻求真爱的故事。《霸王别姬》则将异性之爱演绎成同性之恋。《梁山伯自白书》将两情相悦的爱情绝唱演绎成自私龌龊的情感算计。;;二、奇异独特的表现手法;
小说将现实中完全相悖的时间、空间和人物并置到一起:30年代的香港与80年代的香港、阴间与阳间、人与鬼。
仅七天的时间,旧时代的女鬼如花穿越了50年,重回旧地来体验香港的现代生活。在时空的二元转换与回环中,小说完成了两个年代香港的对比,对香港当下社会进行了反思,使得作品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第三节怀旧情结与香港意识;一、怀旧情结与香港意识;二、《胭脂扣》中的怀旧情结;借助如花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太平戏院、塘西花客、毛巾老契、陶园锣鼓。50年前石塘咀的无边春色,现已变成冷酷的钢筋水泥,昔日的“塘西风情”承载了如花的爱情执念和往昔生活,也是袁永定等香港人的历史根脉,却早已不复存在。;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怀旧物件,即十二少送给如花的“爱情信物”胭脂匣子,它伴随着如花从过去来到当下,象征着他们的爱情,承载着香港的过往。;三、《胭脂扣》中的香???意识;;;李碧华曾说她的小说人物都是边缘人,是被中心抛弃的“废子”。这种边缘性形象的刻画,隐喻了香港人寻找和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困惑和艰难历程。这些人物与香港的处境不谋而合,其中所透露的“边缘感”和“夹缝感”充满了强烈的隐喻意味。;第四节现代意味的文化反思;一、新旧时代的鲜明对比;“翡翠戏院今晚的午夜场放映《唐朝豪放女》……她大概做梦也想不到,香港的戏院会放映类似生春宫的影画。但吾等习以为常,不觉有何不妥。这是因为道德观念、暴露标准,把三十年代的妓女也远远抛离。如今连一个淑女也要比她开放。她甚至是稀有野生小动物,濒临绝种,必得好好保护。”
——节选自李碧华《胭脂扣》;李碧华还将批判意识深入到人性的内部。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感人至深,一个为对方抛家舍业,一个为对方虚耗芳华。然而,十二少却失信于黄泉路上相见的诺言,他苟活于世就是人性懦弱的表现。同时,如花背地在酒中放了大量安眠药,执意要走“生未同衾死同穴”的殉情不归路,完全不顾十二少的真实想法,亦反映出如花人性的自私与偏执。尽管如此,比起如花的痴情,现代都市快节奏下的爱情仍显得相形见绌。如花式超越生死的爱情观,按照现代都市的功利来考量是冒失的和不理智的。;“不过是殉情,你嚷嚷什么?”
“永定,何为‘不过’是殉情?叫你殉情你敢不敢?”
“那就要视乎环境而定了。”
“你敢不敢”她逼问。
“也要视乎原因。”
“即是不敢啦。”阿楚抓到我的痛脚。?
——但殉情,你不要说,这是一宗很艰辛而无稽的勾当。只合该在小说中出现。现代人有什么不可以解决呢??
“不敢就不敢。”我老实地答。
——节选自李碧华《胭脂扣》;二、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胭脂扣》呈现了旧时代封建等级观念和新时代消费主义浪潮下两组对比鲜明的两性关系:
;作者通过对如花的形象塑造和情节设置,表达了对男性霸权的控诉。小说把爱情的发生地设置在妓院,又将爱情双方的身份设定为妓女与纨绔子弟,基本就形成了一个基础孱弱的爱情悲剧格局。
书中毫不掩饰如花的悲剧命运和艰难处境:
;李碧华把对女性命运的观照置于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她深刻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女性始终不能完全脱离男权阴影的根本原因是她们不具备成熟的女性独立意识。即使经济独立,在心理、感情上对男性仍然存在着深层的依附心理。
小说借阿楚之口来表达成熟女性对独立的渴望和对爱情的正确态度,实际上也是李碧华对现代女性成长困境的反思。;第五节雅俗共融图文并生;李碧华的作品一方面以爱情、轮回、宿命、诱惑、欲望、背叛、暴力等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