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01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三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02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03
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
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04
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已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05
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
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
06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07?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08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09
人为什么想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10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1
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成为语言,它们无法成为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12
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要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那时只怕它太娇嫩。
13
还是那位台湾作家三毛说得对:爱如禅,不能说不能说,一说就错。
14
死,从来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陈村有一回对我说:人是一点一点死去的,先是这儿,再是那儿,一步一步终于完成。他说得很平静,我漫不经心地附和,我们都已经活得不那么在意死了。
15
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散布烈烈朝晖之时。
16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对漫漫前程抱着一份激动的希望,以为奇迹就在前方。然而,人生只是一个个梦想不断破灭的过程。而当我们走出所有曲折的日子时才发现,真正的美好与神奇,已经永远地留在了背后。
17
我不知道她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
18
大多数时候的放弃,是你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命运。
19
说到底,爱是根本的希望;爱,这才需要诉说。
20
命运中有一种错误只能犯一次的,并没有改正的机会,命运中有一种并非是错误的错误,但这却是不被原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