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大解放”思想下的生活化作业设计
【摘要】伴随“双减”政策落地,生活化作业设计成为当前帮助学生“减负增效”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借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对生活化作业进行探究,在找出传统作业所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针对这三个特性提出优化策略;总结出生活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生活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以期通过在作业中融入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以及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适合成长的土壤,实现生命的拔节。
【关键词】“六大解放”思想生活化作业设计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减负增效”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育人的主阵地,要关注学生发展、关注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双减”之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核心素质能力成为高质量育人的核心要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他从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以及空间和时间六个方面提出“解放儿童思维”。这一理念强调让学生从机械化的重复学习中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实践与创造实现个体的多元发展。在此背景之下,生活化作业相较于传统作业更适应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一、传统作业问题扫描
(一)作业内容浅表化
传统的作业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设计蓝本,内容多为检测学生记忆力或者理解力的传统习题。语文作业以考查学生对生字词、多音字、近反义词,以及课文内容的识记情况为主,阅读理解中的文字内容有时候需要学生进行间接想象。英语作业专注于词性的理解、单词的识记。数学作业注重计算,虽然在书中也有一部分解决问题的题型,但题目的内容、所举的事例常脱离现实生活,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可见,传统作业的内容缺少现实生活场景的加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深度学习,还停留于浅层次的碎片化知识。
(二)作业形式狭窄化
传统的作业以抄一抄、算一算、背一背等为主要形式。作业主要以智育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缺少对其他技能的关注。如语文作业主要是背诵课文、抄写词语、阅读训练以及作文练笔;而数学侧重于计算和习题训练;英语则是背诵、抄写、默写。这是一种书本知识的简单重现,形式单调。此外,传统的作业基本都是以书面化的形式呈现,通过纸笔之间的摩擦形成一串串代表知识的符号,这些符号缺乏灵动性,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可见,传统的作业是以教师指定的、纯文本的、结果封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身心都会受到一定的约束。
(三)作业成果短视化
传统的作业以纸笔输出符号为终结,作业成果是教师批阅的答案,学生写出标准答案则标志着完成作业,倘若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则意味着作业未完成。每个学生的作业处于一种全封闭的状态,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师的批阅成为衡量作业成果的唯一标准。统一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被“一刀切”,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交互性发展被遏制,通过作业只能获得眼前的可视化成果,思维发展和长期的内化成果并未真正呈现。
二、生活化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让作业融一点生活:实践探究有深度
脱离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获得的只是间接经验,只有当作业有了生活的气息,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已有经验的重构。新课标所提倡的“未来教育观”理念,主张教育要面向未来急剧变化的高度不确定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要拥有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作业必须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联系。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的学做相结合的体验式作业模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自主创造、探索实践相结合,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操作性实践活动题”“开放性实践活动题”等题型,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让数学作业生活化。以高年级“测量蔬菜地的面积、大树有多高、黄豆的发芽率”这三个知识点为例,根据教材内容“问题式”“探究式”的特点,尝试让学生借助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測量、想象等方式来完成作业。就五年级“测量蔬菜地的面积”一课而言,生活化的作业就是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先观察蔬菜地的图形构造是否规则,通过比较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来对不同的蔬菜地进行分类,然后自己动手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公式进行计算,最终得出蔬菜地的总面积。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利用生活中的实践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让作业联一点乐趣:学科融合更丰富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纵横交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化作业在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到了学科的融合性,让作业突破单一的知识考查,从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