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写作的核心要义与基本路径
在语文新课标中,学术写作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中学生在学术写作方面仍面临写作方法缺失、学术规范意识淡薄、思维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探讨中学学术写作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期《中学语文》“新写作教学”栏目特以“学术写作”为专题,精选了三篇学术论文,旨在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学术写作教学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篇论文《学术写作的核心要义与基本路径——以小说鉴赏类学术论文写作为例》由、撰写。该文从学术写作的核心要义出发,明确提出了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三大要素,并围绕这三大要素,详细阐述了学术写作教学的基本路径。即通过设置研究性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反复迭代写作成果,为培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策略。
第二篇论文《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路径——以〈骆驼祥子〉为例》由宗佳、张立馨撰写。该文针对初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学术写作教学策略。文章以《骆驼祥子》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提炼研究性话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提升学术小论文的质量。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为学术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机会,有效促进了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篇论文《基于整本书阅读的高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由张弘撰写。该文针对高中生在学术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术写作能力培养路径。文章从确立研究性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迭代写作成果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术写作素养。
三篇论文均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学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路径。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些论文不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策略,也启发了我们对学术写作教学的新思考。我们期望,通过本期的专题讨论,能够激发更多教师对学术写作教学的关注和探索,共同推动中学学术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学术写作是新课标要求的写作类型之一,对于学生拓宽视野、锤炼思维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中学生在学术写作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系统的写作技巧训练、难以把握学术规范、思维能力不足等。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以学术写作的三大核心要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为中心,从设置研究性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及反复迭代写作成果三方面,提出学术写作教学的基本路径,以更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学术写作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话题研究性学习学术写作小说鉴赏
在日常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习惯于训练学生的记叙文、议论文写作能力,而对学术写作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群要求的高阶任务时茫然无措,未来进入大学后在学科作业和学科论文写作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可喜的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于学术写作已经做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说,学术写作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写作的一种新形态。有鉴于此,本文以小说鉴赏类学术论文写作为例,探讨中学学术写作的基本路径,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论文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发展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学术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新课标虽然没有直接列出学术写作的版块,但高中18个学习任务群中包含了对学术写作的显性和隐性要求。
在显性要求方面,“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明确规定“引导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揭示了论著研读一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撰写学术论文的路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强调“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2],为落实这一要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置了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学习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要求“领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容,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3]。这些任务群的相关规定,都为学术写作指明了方向。
在隐性要求方面,“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提出“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提出“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5],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强化逻辑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