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案.doc
文件大小:35.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4
总字数:约1.38千字
文档摘要

hh精品试卷·第PAGE2页(共NUMPAGES2页)

八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提问: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中国美术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2、揭示、板书课题:《三位中国美术家》。

三、新授:

1、认识张择端。通过视频了解张择端生平。

(1)通过视频欣赏《清明上河图》全貌,邀请学生谈谈对这幅画的印象。

(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清明上河图》:

①画中大船上的人情绪是怎样的?

②虹桥上面的人在做什么?

③你发现了画中有哪些店铺和招幌?

④请用简短的话总结这幅画给你的感受

(3)艺术特色

①采用长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②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2、了解徐悲鸿

(1)通过对徐悲鸿南洋赈灾画展以及为战斗英雄画像了解其所处时代背景。

(2)赏析奔马:提出问题:徐悲鸿的奔马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①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

②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

③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及层次

(3)通过《奔马》、《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进一步了解徐悲鸿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及融合中西的作品特色。h版权所有

走近潘天寿

观察并说一说这幅《墨梅图》和你见过的其他画梅图有什么不同?由构图奇特引出画家潘天寿。

赏析《记写雁荡山花》

①构图②笔墨③色彩

潘天寿作品欣赏

小游戏:通过对潘天寿《小憩图》的拆分,让学生在重组过程中感受潘天寿绘画大气磅礴、构图奇险的特点。

四、艺术实践

说一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指导学生在赏析时进一步理解画家作品。

板书设计:

三位中国美术家

张择端:长卷、散点透视、人物生动传神

徐悲鸿:融贯中西

潘天寿:构图奇异,大气磅礴

电脑屏幕